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用温情叩开紧闭的心门

——社区辅警李琳帮助留守儿童重返校园的心路日记
来源:巴中经开公安局 作者:程超明 发布时间:2025-07-18 10:26:45

警心连着民心。巴中经开公安30名驻社区(村)辅警认真履行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会秩序、服务辖区群众五大职责,基层基础工作向深耕善治、服务群众转型。现分享部分驻社区(村)辅警的工作日记与感悟,以飨读者,共同见证社区辅警服务群众的心路历程。今天分享的是时新派出所双桥河社区辅警李琳历时半年用真情帮助留守儿童重返校园的心路日记。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阴

上午正埋头工作,社区干部急匆匆找来:“李琳,快去看看吧,有家姐弟打起来了!”我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赶去。

开门的是一位背脊佝偻的老爷爷。踏进门,客厅一片狼藉——碎裂的花瓶、散乱的玩具,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刚才那场激烈冲突的余波。我本以为要费一番口舌劝架,没想到,那对姐弟一见我身着警服,立刻像受惊的小鸟般,迅速躲回了各自的卧室,只留下沉重的关门声。

爷爷无奈地叹了口气,招呼我进屋。一番谦让后,我们在杂乱的客厅坐下。爷爷皱着眉头,满脸都是愁容,一边摇头一边跟我说:“这俩娃可太让人操心了!整天没精打采的,跟谁都不爱说话,就自己闷着。这不,早就办休学在家待着咯,我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原来,姐弟俩的父母远在外省务工,对孩子的状况有心无力。我尝试拨通孩子父母的电话,刚表明身份和来意,电话那头便只剩下了忙音……心头沉甸甸的。我又轻轻敲了敲紧闭的房门,隔着门板,尽量放柔声音:“孩子们,阿姨想和你们交个朋友,好吗?”回应我的,只有一片令人心酸的沉默。几番尝试无果,我只能带着深深的忧虑先行离开。这扇紧闭的门,这扇紧闭的心门,该怎么叩开?

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晴

难得的休息日,陪女儿在公园玩耍。阳光正好,心里却总惦念着那对姐弟。征得爷爷同意后,这次,我特意换下了警服,穿上最家常的便装,带上精心挑选的玩具和零食,约上社区干部,再次敲响了那扇门。

门开了。姐弟俩的目光先是被我们手中的礼物吸引,带着几分好奇和试探。不同于上次的惊恐逃避,这次他们虽然仍有些怯生生的,但只是悄悄挪到客厅厚重的窗帘后面,探出小脑袋,谨慎地观察着我们。和爷爷聊着家常,余光里,那两个小小的身影在窗帘缝隙间若隐若现。离开时,一句细若蚊呐却清晰无比的“阿姨,再见”从身后传来,像一股暖流瞬间击中了我!心头那点“谋划”已久的期待,终于悄悄发了芽。

2025年2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如约而至。姐姐在爷爷的示意下,竟主动给我倒了杯水。弟弟也怯生生地跟着姐姐,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我能感觉到,那层坚冰正在悄然融化。

我试着和他们聊天,从最喜欢的动画片开始,小心翼翼地触碰他们的世界。渐渐聊到未来的梦想,再自然过渡到学习。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我多么希望他们能重返校园,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啊。说到动情处,弟弟的眼圈突然红了,他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阿姨……我……我很久没学习了,现在……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当然来得及!”我的回答斩钉截铁,带着满满的鼓励和信心。

没有丝毫耽搁,我和同行的社区干部立刻联系了弟弟以前的班主任。令人欣慰的是,校方在了解情况后,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欢迎弟弟随时回来!当我把这个好消息转达给远方的父母时,电话那头沉默了良久,终于传来了压抑的哽咽声。他们终于意识到,缺席的陪伴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哽咽着承诺以后一定多回家、多陪伴。电话线两端,亲情的裂痕,正被悔悟和希望一点点弥合。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晴

“叮铃……叮铃铃……”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是那个让我牵挂了半年的号码——是那对姐弟!

接起电话,弟弟雀跃的声音像阳光一样穿透了办公室的忙碌:“李阿姨,我期末考试取得班级优异名次,厉害不!”那声音里充满了久违的自信和喜悦。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心底的暖意层层漾开。放下电话,窗外的阳光似乎格外明媚。为一个迷失的孩子点亮了重返校园的路,这份喜悦难以言表。我由衷地祈愿:愿这个世界,能赋予所有这样敏感脆弱的孩子更多直面困难的勇气;愿他们都能在磨砺中,生出对抗阴霾的力量;更愿这人世间,能对每一颗需要呵护的心灵,再温柔一些,再温暖一些。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