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罗增斌参加全市专家人才座谈会 在全市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 为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何平主持 王善平出席

来源:市政府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4 21:10:57




    1月13日,全市专家人才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罗增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进一步做好“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王善平出席会议。
    罗增斌在讲话中指出,“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巴山优才计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人才引进决心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大,人才作用发挥成效大,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岗位成为行业领头人,在各行各业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巴中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巴中来讲,要实现振兴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大希望。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人才寄予厚望,将以更大的力度和措施为他们搭建创新创业舞台、拓展成长成才空间。
    罗增斌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热爱巴中、扎根巴中,在巴中振兴发展宏伟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十四五”时期,巴中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发展前景越来越美好。这都将为广大专家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空间、创造无限可能。大家要继续保持心系巴中、热爱巴中、扎根巴中的奋斗姿态,始终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把汗水挥洒在巴中,把事业成就在巴中,与巴中共同发展进步,争当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奋斗者、奉献者,以热爱和奉献书写“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大美情怀。希望大家发挥优势创新创造、拼搏实干,在各条工作战线各自工作岗位担当干事先锋。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找准结合点和发力点,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担当“爆破手”和“领头雁”。聚焦四大特色农业发展、石墨天然气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好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市校合作平台作用,做好科技攻关和实用技术的转化推广,打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希望大家始终如一坚守初心、忠诚干净,在思想作风和学养人品上发挥表率作用。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要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拼劲韧劲,不好高骛远、不心浮气躁、不这山望着那山高,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推动巴中振兴发展、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用实际付出回馈社会、服务人民、践行担当。要始终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务实的干事作风、良好的思想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好年轻人才的标杆和表率。
    罗增斌强调,各级党委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着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齐抓共管格局,切实把巴中打造成人才实现梦想的创业热土、发展沃土。要大力引进培育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做好跟踪使用和统筹安排,确保各类专家人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要搭建各类人才发展平台,积极推动市校、市院、市企战略合作落地落实,推动更多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在巴中落地见效。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加强人才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周边地区人才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打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部门的通道,选派优秀专业人才到重点项目、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战场锻炼成长、增长才干。要不断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让人才安心工作,落实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才放心创业,探索建立完善创新主体干事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人才舒心生活,围绕解决好专家人才子女就学、医疗待遇、人才安居等实际问题,进一步研究细化服务举措,织密专家人才服务保障网络,把真情实意贯穿到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让专家人才真正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会上,通报了“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巴山优才计划”实施以来全市人才工作情况,表扬了巴中市第三批优秀引进人才,罗增斌、何平等领导向首届“巴山优才千人培育工程”入选专家代表和第三批优秀引进人才颁发荣誉证书。5名专家人才代表作了发言。
    市领导陶斌、熊文琦,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党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