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实推进队伍教育整顿过程中,巴中市检察院始终坚持为民导向,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彻始终,把检察职能延伸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检察履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察民情、访民意,察宣传走进百姓身边。 “心语姐姐”进校园。为增强中小学生爱国爱党意识,提升国家安全防范能力,4月13日,巴中市检察院“心语姐姐”团队走进巴中市中坝小学开讲国安党史课。课堂通过同步录播形式转播至全校45个班级,受众2000余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法律服务进民企。为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找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月23日,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先后走访了凯利达网络拍卖有限公司和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两企业在市场竞争、融资、生产经营、法律维权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现场就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审查、电信诈骗等方面的风险和法律知识对企业家进行了提醒和讲解,并就民企如何依法保护平等竞争权和土地承包权等进行了释法。春耕农资进乡村。在了解到三月正值农资需求旺季,市检察院对接帮扶的苟溪村里还有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3月27日,市检察院机关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自发购买20袋(1吨)有机化肥、30余份文具用品和一些生活用品,向村民补给农资,并向留守儿童宣传自我保护、预防拐骗等法律小知识。普法宣传进社区。深入巴州区江北街道办事处、回风街道办事处、宕梁街道办事处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与街道办负责人、工作人员、辖区群众进行沟通交流,为热心群众现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法律意识。关爱老人进敬老院。3月27日,市检察院干警前往巴中市青龙山祺润康养中心为留守、孤寡老人送去水果、牛奶等慰问品,在与老人们拉家常中,结合检察职能向他们讲解了防诈骗等法律知识,让他们感受到陪伴的欢乐及法律的温暖。
解民忧、助民生,察职能服务百姓生活。事检察解恩怨。3月22日,一场关于“舅老倌”和“姐夫哥”的案情,经过检察机关抗诉与多方协调,在当事人第二次庭审过程中,最终让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公益诉讼护生态。与市中级法院联合出台《关于将生态修复纳入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酌定量刑情节的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对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已积极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的被告人酌定从轻处罚,使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与补偿,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司法温情暖人心。王燕检察长带头办理一起国家司法救助案,深入一线调查并主持召开听证会,并特邀市民政局、市妇联同志现场宣讲救助政策,告知社会救济路径和产业帮扶政策,通过检察机关为当事人搭建多元救助平台,防止司法救助申请人因案致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守民安,护民利,察行动贴近百姓安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为切入点,开展“畜禽及其制品”专项监督行动,前往南江县沙河镇及赶场镇开展专项调研,现场查看了农贸市场畜禽销售及检验检疫情况,走访市场摊主和当地群众,调查了解当地“畜禽及其制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发放调查问卷及宣传资料200余份。守护群众脚下安全。开展窨井盖乱象专项治理行动。3月19日,平昌县检察院依法向平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全省首例涉窨井盖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依法推动平昌县窨井盖综合治理工作落地落实,确保人民群众“脚下”安全。守护群众钱袋子安全。联合市平安办、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等5部门会签《巴中市进一步加强防范大吉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方案》。同时,结合近期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情况,检察干警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平台,积极发布防诈骗典型案例和防诈骗知识,并录播反诈《法律知识小课堂》微视频,增强群众防诈反诈意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