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巴州区西城街道:做好森林康养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西城街道 作者:苟晓红 发布时间:2023-09-21 18:36:37


近年来,巴州区西城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牢守发展生态两条底线,通过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支持,建设集森林、文化、运动康养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基地,带动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之路,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健全森林康养体系,提升服务品牌质量。树牢环境优先发展理念。围绕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森林康养发展需求,有计划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等工作,丰富植被种类、色彩、层次和季相。结合辖区康养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着力打造生态优良、林相优美、景致宜人、功效明显的康养环境。目前,辖区康养区内补种红枫900余株,种植樱花林40余亩,改造康养林120余亩,林下植被修剪整形150余亩重视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完成5公里森林康养道路提升改造,建成林下采摘、休闲垂钓、文旅康养等各类康养场所。优化内部引导设施,完善森林康养标识标牌,为康养人群提供暖心服务。借鉴周边市区的先进经验,利用城市近郊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多向发力做大做强森林康养产业。

创新融合发展方式,巩固森林康养成果。抢抓机遇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持续巩固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经果林700余亩,西红柿蔬菜等种植900余亩,养殖巴山土鸡15000余只。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了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企业3家,大型农家乐2家,常年接待游客35000余人次。发挥优势打造林旅融合产品。截至2023年完成200余亩食用菌种植,打造了林下食用菌采摘基地,推动“林-菌-游”融合发展方式,开展林下食用菌采摘体验活动,挖掘食用菌养身功效,研发食用菌康养菜谱,将林下食用菌打造成自栽、自采、自食的康养互动产品。据统计,参与林下采摘活动的游客突破15000余人次。

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创新惠民富农途径。盘活农民资源资产。积极探索基地经营管理新模式,采取房屋土地流转、协作经营等方式,整合基地内各类资源要素,鼓励老百姓参与采摘、餐饮、经营等,进一步激发基地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基地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良性互动局面。截至目前,参与采摘、餐饮、经营和提供房屋租赁的老百姓120余户。带动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康养基地打造,完善森林康养相关产业链,吸纳当地群众在康养基地从事保安、保洁、导游以及其他服务类工作,同时带动群众依托康养基地开展自主创业,有效扩大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面。截至目前,康养基地直接解决就业50余人,带动间接就业及创业400余人。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800余人次,劳务收入80余万元。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