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方某在西昌开办葡萄园!”七月的一天,龙马潭区法院执行局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申请执行人王某带来的消息,为这场跨越600公里的执行“追击战”拉开序幕。
案情回溯
工程承包商方某拖欠王某等十余名工人31万元工资,龙马潭区法院判决生效后,案件随王某申请进入执行环节。执行法官经多渠道排查,虽为工人追回8万元“血汗钱”,但剩余23万元成了难啃的“硬骨头”。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线索逐一核查无果,方某名下已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更棘手的是,面对执行通知与工人催讨,方某竟玩起了“失踪”——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行踪飘忽不定。这场追薪路,因被执行人刻意逃避,陷入“看得见判决却拿不到钱”的执行僵局。
六百公里的飞驰
申请执行人王某的来电让执行法官眼前一亮。此时是上午10点,执行局会议室里,一张紧急作战图迅速铺开。承办法官迅速制定预案、调派警力,两小时内4人执行小组便集结待命。执行干警驱车600公里,历经6小时疾驰抵达西昌市君佑镇。在被执行人住所地排查无果后,当即赶往辖区派出所核查,确认方某某仍在镇内。“这次必须堵住他!”随后,执行干警在其临时住处附近连夜蹲守,于次日8时许成功找到方某。
葡萄架下的和解
葡萄架下,执行干警组织当事人双方座谈。
“我没钱!葡萄园还没挂果,哪有收益!”面对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与百般推诿,执行干警耐心释法明理:“拒不执行,不仅面临行政处罚,还可能上失信黑名单,你的葡萄园以后经营贷款都会受影响。葡萄园即将丰收,现在解决欠款既能避免法律风险,也能安心经营。”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从《民事诉讼法》到工人的家庭困境,从葡萄园的经营前景到失信的后果,道理越讲越透。在强大的执行震慑下,被执行人当场给付案款5万元,并就剩余债务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这场历时24小时的拉锯博弈,最终以“强制威慑+柔性和解”模式实现案结事了。
从泸州到西昌的600公里,是执行干警对“司法为民”承诺的丈量。每一次千里奔袭的执着,每一次耐心细致的调解,都是人民法院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定表态——生效判决绝不是一纸空文,群众的合法权益终将得到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