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东坡区法院:多措并举回应群众诉讼 以诚服务彰显司法温度

来源:东坡区人民法院 作者:熊碧珍 发布时间:2021-04-13 14:17:13

高效司法为民,是东坡区法院一直坚守的审判原则。结合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东坡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功能,落实落细司法为民措施,通过全面提升司法为民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有效提升了立案质效和当事人的满意度。

图片2.png

开展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登记模式

一是开展温馨服务。在诉讼服务中心提供休息座椅、饮用水、充电桩、无限WiFi等便民服务,在醒目处展示诉状模板、诉讼材料温馨提示,让当事人清楚了解立案须知、立案程序以及需准备的材料。二是提高当场立案率。立案登记时,对符合立案条件、材料齐备的案件,当场予以登记立案,做到不压案、不积案,当天的事当天办,大大缩短了当事人的等待时间,同时也提高了立案效率。今年1-3月,东坡区法院当场立案率达96%。三是开展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立案登记模式。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辅导法官,对前来办理诉讼事项的当事人进行司法认知、诉讼常识、诉讼心理、解纷方法的辅导,让当事人理性参与诉讼,选择恰当的纠纷解决方式,从而实现案件的诉非分流和繁简分流;及时劝退“不必起诉案件”,有效分流“不该起诉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对当事人坚持立案的,简单案件交由速裁庭快速审结,复杂疑难案件交由审判庭精心审理。通过分流,今年1—3月,东坡区法院共受理案件 2928件,其中民商事案件受理1538件,委派调解535件,诉非分流率34.79%;简案团队审理1122件,繁简分流率72.95%,充分实现了矛盾纠纷低成本、高效率、好效果的解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当事人提供高效诉讼服务

一是积极推广运用四川微法院。当事人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四川微法院”便可网上立案,实现足不出户便能办理立案事项。立案庭专设1名人员负责微法院立案登记工作,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予以办理,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退回并说明理由,方便群众办理立案事项。今年1—3月,通过微法院登记立案案件1277件。二是做好跨域立案服务工作。为方便当事人向异地法院立案,东坡区法院立案庭专设跨域立案窗口,专人负责为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向有管辖权的异地法院提交立案申请、进行立案服务,立案人员不仅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材料进行审查、核对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还需做好立案指导、风险提示、法律释明等服务,并及时推送相关起诉材料电子扫描件,配合受诉法院做好登记立案工作。今年前3月,东坡区法院共办理跨域立案4件。三是做好人民调解平台运用工作。当事人愿意选择诉前调解解决纠纷的,东坡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平台选择自己信赖的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可通过调解平台组织当事人在线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可在线转立案等,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今年第一季度,东坡区法院在线调解案件577件。

 

图片3.png

切实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一是畅通信访渠道。东坡区法院实行院领导值周制度和周一定点信访接待制度,由院长、副院长及其他党组成员轮流牵头处理每周安保信访维稳工作。诉讼服务中心做好信访办理日常事务工作,规范流程,认真办理信访交办件,畅通当事人信访渠道。今年1-3月,东坡区法院院领导接访46件次。二是释法明理经常化。坚持将释法明理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明确诉讼程序、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东坡区法院在诉讼辅导环节,对10人以上的群体性纠纷予以登记,纳入四类案件监管,对可能引发上访风险的,及时预警,并引导通过诉前调解化解,采用委派人民调解开展示范调解,一案带多案,有效化解群体性案件。三是司法救助体现人文关怀。逐案分析信访人诉求,若信访人有身患重病、没有工作单位、靠政府救济、生活特别困难等,自身权益又无法实现,因而走上信访道路的,经调查核实符合救助条件的,可给予司法救助,既体现人文关怀,让当事人息诉息访,又能实现信访案件的彻底化解。今年1-3月,东坡区法院司法救助 1件96000元。

(熊碧珍)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