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赞!龙马潭法院这项工作获省法院肯定!

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 作者:文雯 发布时间:2022-05-07 10:30:43

龙马潭法院提出的“无强制,非执行”理念,2021年首执案件到位率62.05%。在全省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述职会议上,获省法院肯定。

2016年—2018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年,为充分表明依法严厉打击拒执行为的坚定决心,龙马潭法院提出了“无强制,非执行”理念,强制性是执行工作的核心要义,执行工作必须要有强制执行力。“无强制,非执行”,突出执行强制性,彰显司法权威,持续攻坚“执行难”。那么,龙马潭法院是如何在“无强制,非执行”理念下开展“执行”工作呢?

用足用强执行措施,保持执行高位运行

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龙马潭法院始终秉持“无强制、非执行”的理念,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凝聚各方力量,用足用好各种执行措施,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2021年执行到位6.49亿元,保持执行工作高位运行,向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的目标稳步迈进。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作用,探索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模式,实行“小额”速执、“简案”快执,搭建“通知→传唤→拘传→拘留→拒执”办案流程,打造执行权运行新模式。

2016年以来,龙马潭法院依法通知8000余名当事人处理案件,传唤4000余名当事人到院处理案件,拘传789人,拘留301人,判处拒执犯罪55案61人,促使当事人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019年以来,执行到位21.9亿元。

着力破解查人找物难,推行悬赏执行全覆盖

为最大程度“压缩”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空间,龙马潭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悬赏执行全覆盖”机制,对民事执行案件实施保险悬赏、商事执行案件实行比例悬赏、涉民生执行案件实施爱心悬赏,发动社会力量查找被执行人行踪及财产线索。

累计发出悬赏公告500余期,悬赏被执行人475人,通过社会公众提供线索找到被执行人73人,促使投案61人,执行到位案款7089万元。2021年7月,执行悬赏全覆盖机制被省自贸办全省推广。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推出全省法院系统第一个信用修复实施意见,建立仓单、提单、应收账款等各类市场经济要素在财产担保、信用修复领域的整合利用。促使196家民营企业、88名企业家及时履行义务或作出修正失信行为承诺,移出失信名单,履行金额达3300万元,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了民营企业、企业家创新创业信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2019年,信用修复创新机制被四川省委《每日要情》刊发。《失信受到限制,主动履行义务》案例获2019年“新华信用杯”全国百佳信用案例。

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彰显强制执行力度

为进一步打好执行攻坚战,龙马潭法院在“无强制,非执行”引领下,重点发力,集中攻坚,以集中执行常态化为主旋律,大力开展执行行动,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司法满意度和公信力,切实提升执行质效。

“感谢法官帮我们收回了工程款237万元,就等着用这笔钱支付民工工资,现付清最后一批工资款,终于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原来,泸县某建筑公司与龙马潭区某幼稚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根据生效判决,龙马潭区某幼稚园支付工程款184万余元及利息。但幼稚园迟迟未支付,泸县某建筑公司遂向龙马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龙马潭法院常态化开展“六稳六保”“执行大会战”“司法大拜年”等专项活动,针对矛盾复杂、执行难度大的案件,开展集中攻坚,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见证、监督执行。2018年以来,龙马潭法院荣获了全省法院第七次“司法大拜年”专项执行行动先进集体、全省法院“执行大会战”先进集体、发挥执行职能作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执行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

联动打击拒执犯罪,提升执行震慑力度

加强外部协调联动。在区委坚强领导下,与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联合签署《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凝聚共识,建立联动“朋友圈”,多次召开打击拒执犯罪联席会议,形成了打击拒执犯罪移送—侦查—公诉—审判链性长效机制。累计移送拒执犯罪线索126条,与公安机关实施联合抓捕49人次,判处55案61人。

2020年12月,打击拒执犯罪机制在全省第十五次执行工作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文雯)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