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乐山中院青工委两周年工作回眸

来源: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28 17:17:14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乐山中院青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法院“青蓝工程”和全市“十大行动”要求,紧紧围绕全市法院“1234”工作思路,凝聚青年力量、激励青年奋斗、服务青年需求、促进青年成长,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服务大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聚焦政治建院

培厚忠诚干净担当的“营养土”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管与厚爱相统一,积极教育引导青年干警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拒腐防变底线。

一是锚定理论武装“总航标”。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以学懂促深化。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会17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会4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交流促思考。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讨论交流活动5场,组织召开述学分享会8场,促进干警相互启发、相互教育,引导青年干警用忠诚、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法院发展答卷。以及时促落实及时传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等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市委政法委、中院党组重要会议精神12次,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行动,研究贯彻举措,推动各级决策部署在青年干警中得到坚决贯彻落实。

1682673478575.png

二是筑牢政治信仰“压舱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与宪法共成长”分享交流会,增强青年干警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反对西方错误思潮,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立足党的科学理论。组织摄制“微党课”视频30期,引导青年干警以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将青春抱负融入司法实践,让理论之光、理想之火,照亮新征程上青春奋进的脚步。立足全市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先后组织青年干警参观郭沫若故居、丁佑君烈士纪念馆、竹园烈士陵园、铁道兵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干警推进自我革命,努力做革命精神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682673498683.png

三是系好廉洁自律“安全带”。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廉洁司法才能保证公正司法。以典型案件为依托。坚持以案说法、以案示警、以案促改,2次召开职务犯罪庭审观后感座谈会,促进青年干警自我警醒、自我检视、自我革新。以两项机制为牵引。组织廉政读本、典型案例学习,开展入职启航仪式、新录用人员座谈、新入额法官宣誓等活动4场次,推进“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和“三非”机制落实落地,不断强化青年干警纪法意识、底线意识。以廉政教育为支撑。开展青年集体廉政谈话2次,参观院廉政教育基地、市依法行政教育基地、院史馆6次,帮助青年干警扣好“第一粒扣子”,迈实公正司法第一步。

聚焦人才强院

充盈清澈纯粹广阔的“蓄水池”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成才为指向,切实摸清青年干警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不断挖掘青年潜力、激发青年活力、增添青年动力,助力青年干警成长成才。

一是开阔思路育才“引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实施培优计划,引导多岗锻炼。8名青年干警从基层法院到中院跟班学习,2名青年干警到上级单位学习锻炼,11名青年干警到村组社区、市扫黑办等学习锻炼,增加经历阅历和综合能力。落实基层锻炼,服务审执一线。开展“跟班支书走基层”“青春走基层、法庭零距离”主题活动7期,14名青年干警积极参与,深入基层一线,增加基层阅历。参与院校合作,实现联动共建。与乐山师院签订法律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战略合作协议,开设“法律诊所”,选派14名优秀青年法官担任授课教师,促进实践和理论深度融合。

1682673535351.png

二是勇闯新路用才“聚水”。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以创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为抓手,组织青年干警在“法润嘉州”司法惠民十大行动、感受公平正义专项活动、“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利用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时机,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校园、送法进机关、送法进军营等活动125次,开展普法宣讲339场。市中院2名青年干警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10名青年干警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以争创党员示范岗为抓手。3名青年干警驻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1名青年干警主动申请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青年干警先后参与疫情防控、“三送”活动、社区“坝坝会”等工作15次,到社区开展党员“双报到”志愿服务12次。以推进“六优”司法精品工程为抓手。注重增强培优意识、发掘培优苗子,1名青年法官获评全省法院第四届审判业务专家,2个案件庭审分别获评全省十佳、全国百优,2篇裁判文书获全省优秀,20篇调研学术论文在全国、全省获奖。

三是呵护心路爱才“活水”。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多管齐下开展文体活动。充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广泛开展“三八”妇女节户外拓展、端午包粽子比赛、民俗游园、中秋寄相思等活动,成立游泳、健身操、乒乓球等7个兴趣小组,活跃法院氛围,助益身心健康,夯实拼搏进取的基层基础。多措共举建设文化阵地。与新华文轩共建“至乐书屋”,新增添图书1300余册,举办“世界读书日”等主题读书分享会2场、图书推荐会10场,邀请27名青年干警推荐优秀书目、撰写读书心得,编发荐书专刊7期,厚植文化底蕴,打造书香机关。多路并进打造文艺作品。组织参与“法徽映初心、颂歌献给党”主题歌咏活动暨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展,青年干警创作主题歌曲MV,制作青年画册、青年电子音乐相册,拍摄摄影作品,20余篇诗歌散文被省法院有关专刊采用,以歌声演绎真情,以向往表达初心,以声色刻画美好。

1682673558130.png

聚焦创新兴院

搭建赋能提质培优的“梦工厂”

坚持建机制、搭平台、强管理,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汇聚青春力量,凝聚青年之志,积聚青年之力。

一是注重增强引擎,提起青年工作的“领子”。始终坚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政治高站位。中院党组站在司法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高度,着眼青年队伍创优、青年干警培优,专题研究青年工作3次,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的意见》,切实增强抓实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和指导性。坚持贯彻高起点。青工委充分发挥“主引擎”作用,每年印发《青年工作要点》,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深入总结工作、查找不足,不断推动青年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责任化。坚持创新高要求。制定《关于实施“乐法青年行”计划的工作方案》,通过建设“四强”队伍、打造“四度”课堂、健全“四维”机制,深入推动两级法院青年工作上下联动,让青年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努力让“乐法青年行”成为全市法院青年的靓丽名片。

二是注重搭建舞台,摆开青年展示的“场子”。始终把搭建成长舞台作为关心和爱护青年的重要举措。搭建交流平台。开展青年干警集体谈心谈话活动、自我展示暨交流分享活动,依托“跟班先进找差距,结对帮扶促成长”,召开专题座谈会3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共同提升。搭建展示平台。推出“青年之星”,宣扬8名不同条线、不同类型青年干警的先进事迹;开设“青年讲坛”,8名青年干警主动走上讲台,讲专业知识、谈心路历程;参加演讲比赛,4名青年干警站上擂台斩获省市一、二等奖。搭建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年工作专栏发布信息50余篇,编发《青工委工作动态》77期,开设“星火”广播站持续播音600余期,相关做法多次被省法院青工委、市委政法委、团市委微信公众号转发。

1682673585926.png

三是注重健全机制,迈好青年管理的“步子”。始终把“1+5+6”工作机制作为加强青年管理的重要抓手。以1个青工委为主体。全市两级法院青工委实体运行、高效运转,每年召开两级法院青工委主任座谈会,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落实,确保青年工作开展有声有色、走深走实。以5个青工部门为主干。统筹推进团支部和青工委4个下设部门的工作,完善青工委任免制度,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和履职尽责表现,动态调整优化青工委成员,始终保持队伍齐整、精神振奋,确保青年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以6个青年小组为主要。坚持小团队精准管理,注重参与实效,将40岁以下干警和聘用人员划分为6个青年小组,由部门中层干部任组长,常态组织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研讨交流等,不断提升青年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青春因报国为民而更加瑰丽,青年因使命在肩而更显勇毅。我们将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坚持全市法院“1234”工作思路,聚焦“赋能提质、培优晋位”任务目标,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深入推进乐山法院高质量发展和司法为民服务贡献乐法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