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公安:“学查改”三线同步 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来源:眉山市公安局 作者:杨超林 发布时间:2020-10-28 10:33:08

查纠问题,必须紧盯重要节点,一锤接着一锤敲环节。眉山市公安局自开展“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学查改”三条主线同步推进,出实招、做实功、见实效,稳步推动教育整顿眉山试点走深走实。

【】巩固“学在先”,提升自我淬炼,确保学习教育“触及灵魂”。

怎么学深,如何学透?眉山公安制定“五学”具体举措。一是以上率下学。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表率工程”落地,让领导干部挤零碎时间思学,在带头学上领先一步,并以党课、专题学习会等方式领学。

二是对标先进学。开展各层次“跟班学习”、岗位“传帮带”和“标兵能手”培树活动,举办全市英模事迹报告会,深化“三学三谈三比”总要求,引导民辅警对标先进抓学习、促实干、出成绩。

三是统一步调学。举办“公安夜校”、“公安党校”、政治轮训、“五个专题教育”等,推动“线上+线下”、“集中领学+自学选学”落地;主动引导学习方向,规定必学篇目,列出学习清单,明确学习进度。

四是常态警示学。分层次常态化警示教育,坚持以案促教、以案促改、议案促责,教育民警以反面案例为鉴,做到严明纪律、严守底线。

五是效果检验学。开展领导干部“双向测评”,倒逼责任领导推;健全述学评学考学机制,带动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公安队伍建设;组织网上集中考试、实战比武检验,抓好评测反馈和结果运用;增强督导组现场抽考比率、频率,真实了解基层一线学习情况和学习质量。

【】坚持“查在实”,把好整改关,确保查纠问题“清仓见底”。

分层分类“全面找”。在前2次集中自查基础上,划定节点、亮明标准、讲清政策、竖起靶向,充分运用“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截止9月6日规定时限,共142人、3个单位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

层级捆绑“透彻谈”。市局领导对分县局和部门一把手、警政主官对副职、负责人等,分4-6个层级捆绑式集中谈话,每人不少于半小时;人人开展换位思考换位体验,手写600字以上心得体会。形成谈话记录、心得体会各5500份。

锁定重点“深层挖”。聚焦市、县、所队三级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强化权力运行风险监督,通过经济责任自查、梳理线索核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方式,掌握问题线索40余条。

家庭参与“协同督”。开展廉政警示信息向家属推送、给家属的一封信、“家属话廉”座谈会,引导家属当好“家庭纪委书记”,筑牢防腐拒变家庭防线。

组合用拳“亮利剑”。坚持问题自查、全面排查、组织核查“三条路径”,调研把脉、信访筛查、审计专查、蹲点督查“四种查法”,舆情监测、受理举报、对抗式督察、巡察反馈、走访政企、意见征集等“六种手段”打响组合拳,全方位、全覆盖强震慑、亮利剑。

有的放矢“全力改”。结合巡视巡察市公安局反馈意见,通过抓好巡察问题整改推动延伸问题整改;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基础上,再深挖细查线索,绝不姑息纵容违法;根据问题自查汇总,提出分类处理意见,指导限期整改;主动开门纳谏,接受全社会监督,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有效举报线索专人专案组织核查;落实“1+3”巡察督察模式,督导问题单位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建立民警“现实表现档案”,与差异化绩效奖、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力争“行在前”,种好试验田,确保试点工作“样板工程”。

注重阶段性总结。眉山市公安局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保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减、要求不减;各部门、分县局细化落实日清单、周研判、月总结“大纪实”,确保教育整顿有痕可查、有绩可述,总结的经验成果及时报送。

注重清单式推进。指导分县局制度上墙,完善基础工作,落实规定动作,丰富自选动作;明确努力方向,挂图作战,严格落实问题“销号制”和按月“交账制”;能立行立改的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对一时难以整改的列出计划、跟进落实。

注重多维度造势。邀请媒体共商共策,强化网上网下互动,及时传递各级声音、反映工作动态、反映成功经验,图文并茂、有声有色,高质量培育亮点;选树一批各层次具体时代精神、引领全警风尚、传播正能量的先进典型,适时宣讲、表彰奖励,激发崇尚荣誉、比学赶超的热情。

注重实体化运行。市局党委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指导教育整工作;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按部署进度和方案要求抓好落实;教育整顿办、工作组、督导组、督察专班,落实实体化运行机制,保障被抽调人员集中精力搞教育整顿,确保试点工作有力有效。

眉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整顿成效事关全年任务的完成,事关眉山公安形象,各部门各警种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领导带头、全警参与、上行下效、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同时,要把教育整顿与全市公安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问题结合起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年度任务目标顺利完成。(杨超林)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