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邻水县御临镇中养成教育结硕果

来源:邻水县御临镇初级中学 作者:许爱华 发布时间:2020-07-14 18:44:16

近日,我们几个同事,从邻水出发,上沪蓉高速,转包茂高速,行驶三十多公里到重庆大湾下高速,再沿乡村公路行驶二十余公里,一路直下,从海拔350米降到190米,直降160米,经过一个多小时行程,到达四川盆地的底部——御临镇,来到了邻水县御临镇初级中学。

一、学生行为习惯好,养成教育结硕果。

御临镇中创建于1970年,占地6800平米,现有学生135人,教师20人,这里是四川省海拔最低的学校,是距离邻水县城比较偏远的学校。走进校门,站在操场上环顾四周,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以及食堂合围起来呈规则的四合院。每栋楼走廊外壁都有醒目的标语。校门正前方办公楼上“进步大于成绩”、“爱岗敬业诚实奉献”的标语格外显眼,左边教学楼上的标语是“让读书成为习惯,用感恩记录人生”,特别是右边宿舍楼上“人人皆是御中质量,人人皆是御中形象”的标语吸引了我。听说这所学校养成教育做得很好,我们想一探究竟。

QQ图片20200714184508.png

操场干干净净,像刚下过一场大雨冲洗过。操场四周是花坛,栽满桂花树、小叶榕等,最大的一棵白玉兰有碗口那么大,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有几位妇女(可能是教师家属)坐在花坛沿边小声说着话,花坛瓷砖擦得贼亮,随处都可以落座。拾级而上,来到教学楼,台阶、地板一层不染,到处干干净净的,透过窗户,看到一间间教室窗明几净,课桌凳安放的整整齐齐,地板亮堂堂的,清洁工具有序地摆放在角落里。教室里学生在认真自习,几乎没有什么声响,这是一天的最后一节课,留给学生自行消化。

QQ图片20200714184540.png

晚饭铃声响起,学生三三两两拿着碗筷陆续离开教室走向食堂,一个个遇见我们都跟我们打招呼:老师好!叔叔阿姨好!只见一个穿粉红色上衣的女同学一边走一边从裤包摸饭卡把手纸带了出来,掉到地板上,她弯腰拾起顺手扔进了楼道边的垃圾箱里。我们来到饭堂,看到学生们依秩序排队打饭,因为疫情还没有结束,学生前后间隔有一米左右。打好饭菜的同学来到各自班的位置同向而坐,津津有味地吃着,整个饭堂几乎没有什么声响。不一会,陆续有同学吃完了。我们注意观察了一下,饭座上没有一点剩饭剩菜,连炒菜的佐料花椒海椒等也没有,我们疑惑了,哪里去了呢?查看潲水桶,原来不多的花椒海椒等佐料都在里面,再仔细一看还在吃饭的同学,明白了,他们把这些要倒掉的夹在碗里一边,吃完饭再倒掉。近200学生就餐,一餐饭下来,整个潲水桶里,倒掉的饭菜等不足一小碗,让人惊叹!再看看洗碗台,干干净净的,没有油腻,没有污垢,平时师生直接在上面刷洗衣服。在旁的师傅说,学校环境卫生、学生就餐情况天天都是这样,一个个都挺乖巧!

近来暴雨多发,水管不时被冲坏,水管里水时断时续。师傅见水管来水太小,将蓄积的水端了一大盆出来给学生们用。几个女生拿着刚吃完的碗筷,站在水盆边犹豫了,不忍心将未洗净的碗拿去舀水,把一盆清水弄脏。一个女生赶紧跑进厨房拿来水瓢舀水倒给几位同学,然后将水瓢递给了后来的同学,看到这一幕,我们感动不已!

二、率先垂范,潜移默化,持之以恒,习惯自成。

学校孔乙校长听说来了客人,赶紧来把我们迎进了他的办公室。办公室干净整洁,办公桌亮得照见人影。孔校长四十来岁,高一米七多,国字脸,鼻梁上挂着一副黑边的近视眼镜,目光炯炯有神,看去文字彬彬的,穿着蓝色体恤,人帅气干练。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样的校长带出什么样的班子,什么样的老师和学生。广安市委书记李建勤在一次讲话中说,(办公室)一定要整洁,人家进来一看,整整齐齐的,干干净净。我们首先要把办公场所的形象搞好,让大家感觉到干净、整齐、精气神很足,精气神从哪儿来?就是从你脸上,从你所处的环境来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即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成为典范。只有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时,才能教育好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思想、信念、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能迟到,预备铃一响,老师就立刻走向教室。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敬业精神息息相关。 教师爱清洁讲卫生,穿着打扮得体干净整洁,办公室整洁不凌乱,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一丝不苟,饱满的热情尽全力搞好自己的工作。这些都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的重要作用。孔校长说,御临镇所辖面积62.8平米,人口2.9万人,由于种种原因,生源逐年减少。我们这样的乡村学校,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劳动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教育他们从小学会做人做事,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学校养成教育从学校领导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做起,从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QQ图片20200714184638.png

三、多途径多方式抓养成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培养孩子的习惯很重要。他们一直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生活习惯。

接下来,我们在学校会议室听取了政教处主任刘世德就学校多年来致力于抓养成教育的情况介绍,我终于明白了学校养成教育结硕果的原因。

1、教育宣传,适时引导。通过“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大力宣传教育,全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学期每班召开《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主题班会,每年分期分批组织部分学生到建筑工地、机砖厂体验工人的劳动生活等。

2、行为示范,树立榜样。学校领导、教师率先垂范,穿着得体整洁,办公室干净整洁,排队打饭,文明就餐,卫生打扫,亲力亲为。文明学生,给予表彰,大力宣传,树立榜样。

3、从点滴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严而有爱,持之以恒,使之自然。

特别是初一新生进校,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注重培养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学习和做作业专心认真;严格作息;从小养成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养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在校着重培养爱清洁讲卫生,教室寝室食堂认真打扫,注重保持。起床叠被,规范寝室物品摆放等。

加强“文明礼仪习惯”教育。教育学生尊重长辈,尊敬老师,听老师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家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袜子、鞋子、内衣自己洗,假期抽有时间学煮饭炒菜,练就独立生活本领,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愉快,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4、日常评比,师生同台。清洁卫生,每周不定时进行两次以上评比,教师办公室与教室、公区、寝室一起参与。用印章评定结果,优秀、良好为红色印章,最差用蓝色印章,并及时在张贴栏公示宣传。

5.严而有爱,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修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让文明成为习惯,用感恩记录人生。

四、甘于寂寞,辛勤耕耘,默默坚守乡村教育阵地

走出校门,看到旁边民居墙壁上标注的2014年洪水水位210.25米, 从195米到210米,水位上涨了15米,相当于5层楼房那么高。孔校长说,2014年“9.13”洪水淹没到教学楼二楼,洪水退去,校园疮痍满目,课桌凳淹没在泥泞中,全靠兄弟学校援助以及师生齐努力才在较短时间复课,我们不会忘记无数好心人的恩情!

这里是四川海拔最低的农村初级中学,街道这一片海拔在195米左右,据说四川海拔最低的地方在御临镇文武村,村里有一处重庆与四川交界的河谷地海拔仅188米。传说建文帝带着心腹仓皇出逃,乔装僧侣入川,历经艰辛奔邻水幺滩旧部杜景贤,在文武寨躲藏,从此太洪江改名为御临河,后来有了御临镇,御临镇中就坐落在御临场北端。当年建文帝曾在“箭沱滩”被御临河的青山绿水所陶醉,挥笔写下《题松柏滩》,书法重振河山、问鼎中原的抱负。听孔校长介绍,这里还有白龙峡漂流风景区,除了可以享受漂流的激情与娱乐外,还能观赏到美丽的风景品尝黄辣丁美味。

不知不觉已过两个小时,走出校园暮霭逼近。这里过去号称“小重庆”,店铺云集,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码头一派繁忙。在街上溜达,只见街道一脚静静停着几辆客车,上面有“御临-邻水”、“御临-九龙”的路线标志,昔日喧闹的码头一排排高楼静静地矗立着。坐在回城的车上,心里很不平静。想象着白龙峡漂流的刺激,建文帝重振河山问鼎中原的抱负,还有“9.13”洪灾学校师生抗洪抢险自救复课的感人故事,耳畔回响着御临河纤夫“松柏滩呀,滑滩呀,滚珠滩呀,四十八个滩,六十六道湾,滩滩有故事,湾湾有传说……”建文帝问鼎中原、御临河上纤夫们迎难而上的精神正在御中人身上延续着。

这里风光迤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昔日上千人的学校,随着城镇化加剧,生源骤减,学校未来何去何从,我思索着。在这全省海拔最低的偏远小镇一所袖珍学校,孔校长和他的同事们,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农村,为美丽乡村振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而默默坚守,辛勤耕耘着,在全省又何止他们这些呢?是他们甘于寂寞、不辞辛劳、辛勤耕耘支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真诚祝愿御临镇中明天更加美好!(许爱华)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