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武胜县飞龙镇:“望闻问切”矛盾纠纷化解“四攻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1 18:36:32

近年来,飞龙镇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创新实施“望、闻、问、切”四步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法,打通为民服务“脉络”,全力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共画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望”民情、察民生,加强源头治理。发挥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红袖章”治安巡防队身在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深入到乡村每个角落,守望社情民意,及时获取发现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线索,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早介入、早发现、早解决,把功夫下在“得病”之前,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疏通在源头。群众的喜怒哀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人民调解员也要看群众的“脸色”行事,做到“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从中看出问题、看出需求,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闻”呼声、听民需,掌握社情民意。入千家万户访社情民意,知人民心声解矛盾纠纷。积极开展院坝会、面对面接访,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架起干群沟通“连心桥”。在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人民调解员要耐心听取矛盾纠纷双方陈述,通过倾听体察群众的“心情”“隐情”“真情”,做好疏导工作,使群众的情绪得以缓解,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感情基础。同时,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入户下访作用,以“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普法、说服、教育,使双方不断让步,最大限度地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缩小分歧,有针对性地依法解决问题。

“问”计策、集民智,着眼集思广益。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民,切实把群众的冷暖和疾苦放在心上,人民调解员要做到嘴勤心细,要善于提问,多问民间疾苦,多问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广泛征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聚群众智慧,找出矛盾纠纷解决方法与途径。建立村域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吸纳“五老人员”、离退休干部、基层治理小组长等多方力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积极发挥他们“乡土情”、“人脉情”、“和事佬”的作用,行走邻里,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干戈化为玉帛,充当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乡村和谐的“润滑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症结、解民困,做到对症下药。在基层工作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从问题的困惑点切入,从利益的需求点切入,“切脉,诊其寸口,视其虚实”准确把握事态,抓住纠纷要害,切准矛盾的根源,防止矛盾纠纷在处理上出现偏差。针对疑难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相关单位、村(社区)共同研究分析问题,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号准脉搏,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结果去”,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步入“快车道”。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