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心理问题无界限,和谐社会你我共建

来源:四川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徐学明 发布时间:2021-10-28 22:20:36

心理问题在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不分年龄,下至上小学的儿童,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分职业身份,学生、老师、工人、农民等;不分贫穷富裕,富豪、流浪汉……所有的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定的心理问题。

十二岁以下的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最难以调节的,特别是留守儿童,本该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是最快乐,最值得回忆的,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一颗稚嫩的心要承担一切所发生的事情,比如:照顾弟弟妹妹、照顾爷爷奶奶,在他们都还需要别人照顾关心的年纪,却承担了他们还承担不起的责任,当他们看到隔壁邻居的小伙伴有父母疼爱,有哥哥姐姐照顾,享受着自己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童年时光,他们的心里就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为什么我要承担这么多,为什么他就有父母关心……不仅是留守儿童,许多穷人家的孩子看到哪个小伙伴又穿新衣服了、又换新书包了,会产生自卑心理;考试谁又是第一名会得到老师的奖励,我又没及格,是不是我智商有问题呀,会产生攀比、自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抓起,父母和老师应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其解决,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难忘的童年。

从十三岁起,孩子们进入了初高中,身体、心理都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这一阶段,他们慢慢进入了最具叛逆性的一个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会发现从前听话的孩子会和顶撞老师了,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似乎也不那么乖了。但父母和老师要明白,他们并不是真的变坏了,父母和老师应该相互配合,解决孩子们的问题,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开始发育,一些情况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但由于传统思想的禁锢有的老师和父母几乎没有向孩子普及过相关“性”的知识,这就会让许多孩子胡思乱想,有的甚至会春心萌动,出现早恋的情况,从而影响学习,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两个孩子的一生。另外,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更多的接触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本来就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更容易受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影响以及被不法分子骗财、骗色……父母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并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教授孩子更多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避免上当受骗。进入高中后,孩子们的学业会变得更加繁重,有的孩子会因为考试失利或高考在即而感到焦虑不安,有的还会因为承受不住高考成绩糟糕的打击,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自残、自杀、报复社会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所以初高中这一阶段的心理问题会更多,心理健康教育也显得尤其重要。

进入大学后,都差不多已经成年了,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认知,出现问题也会和朋友交流,解决,学校也会开设响应的心理健康课程。那么这一阶段就不会有心理问题了吗?当然不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不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了,有了更多所谓的自由,经济自由、恋爱自由、学习自由……父母会将一个月,甚至是一学年的生活费都交给他们自己支配,如果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很容易出现大肆挥霍,相互攀比,最后没有生活费了,去网贷、去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越陷越深。恋爱自由,这一时期,恋爱没有人管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谈恋爱了,但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谈恋爱,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许多人经受不住分手、背叛的打击,有的选择不再相信爱情,有的悲观消极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共建平安社会、共拥健康身心,这就需要所有人一起行动,帮助身边的人及时解决问题。

出社会后,面临找工作困难、竞争激烈、工作辛苦、工资低等问题,许多人发现似乎生活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慢慢的结婚生子了,家庭的重担更是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如果此时再有失业、公司倒闭、家人重病……许多人会感觉到绝望,生活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对社会不满,对他人幸福生活从羡慕嫉妒,再到恨,心理逐渐扭曲,轻者结束自己的生命,重者报复社会、危害他人。所以,加大全民拥有健康身心教育刻不容缓,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多开办一些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师公益进乡进社区,让更多人有机会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去治疗心理疾病。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空巢老人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得到人们的关爱,但是老人依然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社会的关爱,自身身体情况的下降,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十分的显著,这不仅需要我们每日忙于工作的子女多抽空陪陪父母,还需要我们其他人尽可能的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

心理问题无处不在,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平安和谐社会,平安创建人人有责,健康和谐,你我同行!

  作者:徐学明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