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仁寿县:筑牢乡村无毒根基,守护平安家园

来源:仁寿县禁毒办 作者:李佳豪 发布时间:2025-07-17 09:37:43

为坚决贯彻国家禁毒委关于新时代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清源断流”战略在乡村落地生根,仁寿县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近期集中开展了禁毒宣传进村入户、易制毒场所精准排查及涉毒人员深度走访等专项工作,为构建无毒乡村、护航乡村振兴筑牢坚实防线。

深入田间院落,打通“最后一米”

image.png

禁毒社工、村组干部、网格员组成宣传小分队,携带精心制作的宣传折页、海报及警示案例图册, “迈开腿、张开嘴” , 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地开展地毯式入户宣传。走进农家小院、踏入田间地头,利用农闲、茶余饭后等时机,用 最接地气的语言 ,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涉毒案例,将新型毒品的伪装性、迷惑性及其毁灭性危害掰开揉碎讲清楚,将国家禁毒的坚定决心和相关法律法规讲透彻。重点向留守老人、儿童等易感群体传授识别可疑人员、物品的方法和举报途径。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关于毒品认知、家庭防范、法律后果等各类咨询,真正让禁毒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场所排查除隐患,筑牢源头“防火墙”

针对乡村地域广、隐蔽性强的特点,坚持“零容忍”态度,开展易制毒场所风险排查。行动前,充分梳理辖区闲置厂房、废弃农舍、偏远养殖场等高风险点位,组建“社工+网格员+民警+警务助理+志愿者”联合巡查队,对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排查过程中,尤其关注水电异常、气味刺鼻、人员异常聚集等蛛丝马迹,严格登记造册,确保不留死角盲区,有力震慑潜在制毒犯罪,将隐患消除于萌芽,为乡村环境清除了“毒源”滋生的土壤。

精准帮扶暖人心,铺就回归“向阳路”

image.png

深入走访辖区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坚持“帮扶一人,挽救一家,稳定一片”。工作中,推行“一人一策”精准关怀,不仅全面了解其生活现状、就业困难、家庭关系及思想动态,更注重传递政策温度与回归希望。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强化其戒毒信心与家庭支持纽带。同时,积极引导其成为“现身说法”的禁毒志愿者,用自身经历警示他人,实现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这种“严管厚爱”模式,有效降低了复吸风险,为迷途者点亮了重归社会的明灯。 

此次专项行动,既是一次禁毒力量的深度下沉,更是一次对乡村无毒防线的加固升级。未来,将持续深化预防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让拒毒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进一步织密风险场所动态监控网络,提升预警能力;同时优化涉毒人员服务管理机制,强化帮扶精准度与长效性。积极调动乡村党员干部、乡贤能人、普通群众等多元力量,共同构建“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乡村禁毒新格局。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