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塘心”团队:藏汉一家亲 石榴籽心贴心

来源:理塘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8 17:39:54

1.jpg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塘心”团队是理塘县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藏汉双语”检察服务窗口。“塘”字取于地理区域理塘之塘,“心”字寓意理塘检察对老百姓一片真心,用耐心释法说理,细心周到服务,关心关爱困难群众,是藏汉百姓的知心人,是12309检察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和特点,“塘心”谐音“糖心”,寓意检民一家亲,藏汉一家亲,甜甜蜜蜜,暖心话儿蜜滋滋。

 

0-2.jpg


“塘心”团队力量

团队配备有1名员额检察官、2名检察官助理、2名聘用制书记员,第三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昂旺志玛(藏族)为领队,五级检察官助理龙基多吉泽里(藏族)、五级检察官助理卿青青(汉族),2名藏族聘用制书记员为成员,团队现有4名藏族干警通晓藏汉双语,1名汉族干警知晓常用简单藏语词汇。

 

0-1.jpg


知心:便民“一站服务”  争做群众知心人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健全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便民利民服务,努力实现群众来访“一站式”、律师接待“一站式”、检察服务民营企业联络点“一站式”三个“一站式”服务。为群众设立专门的接待窗口,实行检察长、党组成员带班接待制,窗口设有高原地区独有的预防高原反应的专区,备有氧气瓶、红景天等防高反用品,保障群众信访接待工作,严格落实件件有答复,实现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次门”就能办成事,近三年办理信访案件26件26人,答复率100%。设置律师接待专门窗口,开辟律师阅卷、律师异地阅卷“绿色通道”,结合12309热线、12309中国检察网职能,专人负责受理、协调、办理律师阅卷、来访的相关事宜,切实保障律师诉讼权利。案管受案人员在统一受理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文书,第一时间送达承办检察官,在收到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后第一时间送达申请人,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变更强制措施,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提高办案效率。

 

微信图片_20220526183311.jpg


诚心:“司法救助”  彰显检察温情

“噶真切”是群众经常对“塘心”团队说的一句暖心话,法律条文或许是冰冷的,但检察机关心系人民、为民办实事的真情是暖心的,“塘心”团队秉承着“把好事办好”的理念,弄懂吃透相关法律政策,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精神,以真诚的检察为民情怀奔波于基层一线。在没有公路的偏远地区骑着马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受害者开展多元化救助,及时送去救助金;邀请社会各界参加事实孤儿救助金发放,将司法温暖传递了受社会忽略的事实孤儿;为遭遇侵害的少女及时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并送去妈妈般的心理疏导、心灵慰藉,使困境中的少女重燃生活希望;为因案致残的困难家庭送去了“雪中碳”......近三年来“塘心”团队开展国家司法救助14件14人,发放司法救助金70000元,这一次次救助金的发放既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又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法律和人民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微信图片_20220527084226.jpg


公心:严格“公开听证” 让“小案”产生“大意义”

团队始终坚持检察为民的司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强化办案公开性和透明度,坚持在每个案件中都做到维护司法权威的同时确保体现检察温情,依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以个案推动藏区法治进步,彰显法律精神与司法智慧,争取让每一件“小案”都能产生“大意义”。严格落实工作要求,积极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安机关、群众代表等参与公开听证,2020年至今,理塘县人民检察院5次组织召开国家司法救助公安开听证听会,与上级检察机关开展远程视频接访3次,5次邀请律师参与释法说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做到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度,让法治建设更润人心。

微信图片_20220527084113.jpg 

用心:合规当好的“老娘舅”  护航民企促发展

    团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法治意识,营造和谐安全的营商环境,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为近10位民营企业代表举办了以“普法宣传进民企 法制观念入人心”为主题的法律知识宣讲活动,增强了民营企业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了企业应对劳动用工及施工安全各类风险的能力,促进了企业依法经营、安全生产。挂牌成立了理塘县人民检察院驻拓忠亚卓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服务点,通过全面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疫情后复工复产情况,立足“检企共建”,依托“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关系,提供藏汉双语检察“法治套餐”,护航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