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家庭教育仍需启蒙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作者:游永恒 发布时间:2022-03-15 18:35:55

如何培养一个奥运冠军?由于北京冬奥会的火热,冠军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为热门话题。

近年来家庭教育受关注的程度明显提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通过家庭教育的改进,促进孩子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共识。重视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怎么改进家庭教育呢? 

微信图片_20220315174032.png

  第一.  身教重于言教,卓越父母的行为示范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卓越父母本身就蕴含着最深厚的教育资源。我们现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忽视自身的修养和进步,自身教育资源匮乏,这就失去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家长只重视“言教”与“指导”,自己缺乏上进心,却“鼓励”孩子上进;自己不学习,却整天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自己缺乏敬业精神,工作得过且过,却要求孩子不断努力…… 这不奇怪吗?其实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首先重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把自己弄得优秀,用家长做人做事的卓越行为给孩子做出示范,这才是最深刻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方法”与技巧,更多的是父母自己的内在“修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源自父母自身的成长,用家长的成长引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成长逼着孩子学习与进步。

  第二,全面发展与优异成绩相得益彰。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获得者谷爱凌不仅运动技能全面,而且艺术修养,课程学习,个性品德,心理健康等都有上佳的表现,还用三年的时间学完了美国高中四年学习的课程并以很高综合评价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她的成长经历是有启发意义的。

  反观一些家长的教育行为,他们的兴奋点就是不断的学习投入,不停地参加各种补习班,很多家长认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同孩子的成绩提升是有冲突的,注重全面发展会减少学习的“投入”,他们坚信一句古老的格言,“一滴汗水,一分收获”。不断加大学习投入追求更高的分数,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偏执”。事实上,在执着追求成绩与升学的教育模式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我们看到的就是“两滴汗水一分收获,三滴汗水1.2分收获,再增加的汗水收获负一”的现实,教育投入“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常态。         

  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过重以及由此而来的发展片面,睡眠不足,身心健康出现问题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很多家长集中精力抓学习,无视与考试升学相关度不高的学习领域,各种各样的学习,艺术与体育方面的成长以及所有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都要与“加分”相关联才能获得意义。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长期被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的、浮躁的教育价值观左右着,不少家长骨子里依然认为现在的教育虽然孩子“苦”一点,但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有效”的,他们没有从“体系”、从完整“教育生态”的视野去思考学习与升学问题的习惯,一些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处于“群体低智商”状态,从而堕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事实上,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最大的障碍就来自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国家“双减”政策落地的路依然漫长。从谷爱凌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会激发出多大的学习与成长潜力!这不正是家庭教育应有的常识吗? 

  第三,超越“赏识教育”与“吃苦教育”的纠结。赏识教育包括了鼓励、赞扬、接纳、快乐、兴趣培养等价值取向。吃苦教育包含了严苛教育,惩罚教育,挫折教育等价值取向。有人说赏识教育,兴趣教育是娇惯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一种吃苦的教育和更严苛的教育,这种观点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吃苦的教育重视规则,重视严格的要求和个人意志的培养,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赏识教育和培养兴趣的教育,重视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行为的阳性强化和人文关怀来促进认知过程与成就动机的提高,这同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赏识教育与吃苦耐劳的教育并不冲突,受到赏识,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孩子更愿意付出,更能吃苦,这就是“痛并快乐”的哲学含义。

  一些家长不自觉地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一说到吃苦的教育,就严苛刻板,不容忍过错,极度追求完美,把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搞得苦不堪言还蛮有道理,事实上这正是很多孩子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缺少可持续发展动力甚至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谷爱凌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看到她的母亲对孩子既有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刻苦训练的一面;也有不断鼓励,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受成长欢乐的一面,这不正是家庭教育应有的逻辑吗?

  第四,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需要探索与创新,而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经验。有人说,呀!谷爱凌天赋超群,父母是高学历、高技术专业人才,家庭教育资源丰富,我们哪儿学得了?其实我们不必自卑,也不必仰视,谷爱凌母亲的教育理念也不都是完美的,比如她相信小学老师说的,“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纠正错别字和鼓励创造性是冲突的吗?改正错字本身就是一个犯错、试错、从而逐渐正确的学习过程呀。总之,对别人的育儿观,我们也要有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态度。

  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不管家长什么学历水平,也不管家庭收入多少,我们做到以下两点,就是合格的父母,甚至卓越的父母。

  首先,父母需要终身学习,自我成长,把自己的学识、智慧、上进心、乐观态度、规则意识、法治精神、公共精神、善待他人的品格融入自己的心中,这就具备了最深厚的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的过程,首先就是父母“自我修炼”的过程。

  其次,认识孩子,了解孩子,无需攀比。家庭教育只能因孩子而宜,激励而不是强制,指引而不是教导,示范而不是说教,创新而不是守旧……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性,都是一颗独立的、充满希望的种子。家长只能因势利导,有差异地、个性化地追求全面发展。只要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教育条件,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潜能,不断在“试错”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事实上,很多弱势家庭孩子成长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这些家庭经济并不富裕,父母没什么优越的“背景”,但他们心地善良,勤劳朴实,既对孩子抱着积极的期待又不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一味施加压力,结果孩子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不同背景的家庭教育经验告诉我们,父母都可以成为“教育家”,这是天下父母应有的浪漫情怀。

  谷爱凌的成长展现了全面发展与优异成绩的和谐统一,她没有因运动训练而“耽误”学习;同时,她的成长也体现了中美教育的交融和影响,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范本。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功利性太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排名升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打败竞争对手……  成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终极追求,家庭教育的“格局”实在太小。教育当然有“功利”的一面,但因为功利的追求而让教育失去人文精神;为了短期利益,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那就是教育的短视与无知。

  我们教育观念仍未摆脱蒙昧状态,还需要“文化启蒙”,更需要“诗和远方”。 

  注:文章部分内容已在《环球时报》发表。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游永恒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