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幕后芳华】李思怡:“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半!

来源: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 作者:冯巾芮 发布时间:2023-05-24 18:53:29

幕后的“暖心人”

1684925765912110.png

1684925765496018.png

常常有人调侃,“男不娶记者,女不嫁警察”。作为巴中经开区公安分局基层民警的曾威,常年奋战在公安工作的一线,案件查办、值班备勤、外地出差,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而他的妻子李思怡作为一名记者,为了深入基层采访报道公安工作,也常常全省各地跑,再加上两地分居的现实状况,聚少离多,就成为了他们的常态。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曾经的李思怡可谓是“松花酿水露水煎茶”。而当她成为一名警嫂后,生活就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为丈夫撑起了半边天。

李思怡怀孕期间,在乘坐出租车时发生了车祸,猛烈的撞击让她一度认为身体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于是,她第一时间给丈夫曾威打了电话,但一听到丈夫正在开展审讯工作,她便咽下了内心的惊恐和慌乱,丝毫没有提到刚刚经历的一切。随后,她独自坐上120救护车,直到做完检查、办完入院,才接到了丈夫回复的电话。尽管那时的她,迫切地希望丈夫能够陪在身边,但一听到电话那头的歉意和无奈,她只说了一句:“你又不是医生,就算回来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安心工作吧。”挂了电话,李思怡躺在床上忍不住流泪,但她知道,成为一名警嫂,无助的时刻其实是生活的常态。当孩子出生不久后,在面对影响面大、百姓关注度高和经验参考少、破案线索少、调查取证难、追踪抓捕难等重重困难的诈骗案件,曾威同志又主动请缨,先后辗转福建、上海、重庆、安徽、江苏等地,成功侦破一起系列通信网络诈骗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抓获团伙成员17人,串案40余件,受到了省、市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李思怡说,丈夫作为一名警察,肩负重任、心怀压力,如果妻子还要向其宣泄内心的委屈和不满,那样不仅会给丈夫徒增烦恼,还会为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更会让自己失去光彩。与其这样,不如做好那个幕后的“暖心人”。

正是李思怡撑起了广阔的“半边天”,才让丈夫曾威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无论是曾经的刑侦战线,还是如今的基层派出所,曾威同志敬业奉献,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被评为“四川省公安系统遂行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任务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他常说:“这一枚枚奖章上,都有你的一半功劳”。

幕后的“传播者”

1684925857173098.png

1684925866149223.png

《黄金30分》栏目是四川广播电视台唯一一档法制栏目,节目内容覆盖西南片区的公检法领域,被誉为四川版“焦点访谈”。作为该栏目的记者,李思怡在倡导社会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精神、树立法律权威、普法宣传方面作出了一名媒体人应有的贡献。尤其在公安基层工作、优秀公安民警、典型案件、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方面深耕多年。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防疫物资紧缺、疫情形势最为凶猛的时候,李思怡将孩子交到母亲的手上,即刻奔赴前线,深入卡口、派出所、社区、医院等地,用镜头和语言记录下了基层公安民警,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形象,制作了《警医夫妻档》、《口罩里的“猫腻”》等多期特别节目。2023年2月底,李思怡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选取“全国巾帼文明岗”平昌县交警大队龙溪岗亭为选题,采访拍摄了“两会”期间的特别节目。回成都后,她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在麻药刚过完后,她立刻着手撰写稿件、后期制作,而这一切只为在3月8日时准时播出该节目。

李思怡说,在日常工作中,也正是因为“警嫂”这个特殊身份,她也得到了丈夫同行们的支持和照顾。特别是每每听到采访的对象说到“天下刑侦是一家”、“你和我们是一家人”的这些话语时,她为丈夫身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深感骄傲和自豪。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跋山涉水、还是坐铁索横跨雅砻江、又或者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采访......李思怡凭借着对媒体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公安工作的特殊感情,先后拍摄二十大党代表、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人物类专题片,参与国家、省级枫桥派出所的系列报道,致力于部督、省督等典型案件、以及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完成了120余期法制专题节目,并将优秀节目推送至总台《今日说法》、《天网》等栏目,获得各地公安机关的一致好评。

李思怡说,工作中,她甘做广大民警幕后的“传播者”,用炽热初心和敬业精神,为公安宣传工作增色加分;生活中,她甘做丈夫幕后的“暖心人”,用百般付出和鼎力支持,让丈夫全心守护一座城的万家灯火。


责任编辑:杨海燕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