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用“法治”寻求税收“源头活水” ——绵阳市涪城区税务局特约监督员谢平法治“护税”的故事

来源:绵阳市涪城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警察法学工作站 作者:谢平 发布时间:2025-07-13 13:23:54

在2025年7月10日的国家税务总局绵阳市涪城区税务局召开的“第二届税务特约监督员”会议上,涪城区人大代表、绵阳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绵阳市涪城区政法系统法治营商环境企业服务专员、绵阳市公安涪城区分局谢平再次被聘请为特约监督员。谢平不是简单理解“税收”特约监督员,而是努力践行“四大员”,即监督作用的“监督员”、参谋咨询作用的“参谋员”、桥梁纽带作用的“联络员”、舆论引导作用的“宣传员”,为涪城区税收事业献一份力。

image.png

image.png

作为绵阳市主城区的涪城区税收如何强势领跑,是谢平在第一次税收特约监督员聘任会场的发言,并提出企业“需”与“盼” 法治保障“供”与“需”工作建议。2025年2月20日,谢平与辖区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网络监管、法治公安、易制毒管理、食品药品侦查、反电信诈骗等部门以及应急、消防救援、辖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联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企业,谢平与联动单位有个专业人员就安全生产、消防救援演练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指导。同时,谢平当天与治安管理大队隆教导员专门就公安机关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建立现场落实,企业相关人员拿到《服务企业联系卡》,确保24小时“全天候”服务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向企业介绍了各自服务范围和职责。在人大代表接待点,谢平首先介绍了作为首先法律咨询专家、政法系统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专员、国家税务总局绵阳市涪城区税务局特约监督员的主要职责,公开了服务热线。谢平专家分别听取了绵阳某某有限公司、四川某某有限公司、富临精工、绵阳信开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联东U谷等企业代表对法治营商环境的意见。根据企业对道路交通、城市管理、消防救援演练、常态化法治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谢平专家现场落实三项,对需要其他部门办理的三件转交有关部门。在服务中,谢平传达了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三个信号,深刻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image.png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保障”、税务部门如何“法治保障”,是“供”与“需”,是税务特约监督员业服务企业工作切入点。2025年谢平5次先后到20多家企业开展“问需”工作,并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等具体工作。先后通过对企业家的“面对面”和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一线执法人员“面对面”,通过与市律师协会公司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员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浅谈优化民营企业法治营商环境》报告,相关成果在中国犯罪学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民商经研究会等学术论坛交流,被四川法制网等媒体刊发。

image.png

2024年7月16日下午,绵阳市涪城区工商业联合会、绵阳市涪城区公安局涪城区分局、中国工商银行绵阳分行举办“涪商大讲堂---法律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谢平应邀作《企业刑事风险与预防》专题报告。活动中,通过对六件被判决无罪案例分析,从“厘清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的界限”“ 职务行为与公司管理漏洞”“ 放弃权益与尊重裁判”“ 与国资企业合作基本技巧”“ 如何证明已经履行纳税义务”“ 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同角度,作为企业家应当如何规避刑事风险,企业家们及时与谢平进行互动。

image.png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企业刑事风险,可以通过企业合规建设得到化解。

为减低税务执法人员违反违纪风险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谢平还先后还为税务干部职工宣讲《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8小时以外”法治底线》《枫桥式税务所建设》等相关内容。

谢平还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办税秩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仅2024年,谢平与战友们一道始终聚焦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经济犯罪活动,共侦办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2起,涉案金额0.405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移送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11名,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