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乌蒙山区的法治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来源:叙永县司法局 作者:王燕 发布时间:2025-07-22 10:47:58

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莽莽乌蒙深处,一座小县城如明珠般镶嵌。六十五所乡村小学,如同散落在山褶里的星辰,静默地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与未来。然而,地理的偏远如同无形的屏障,让许多关于安全、法律、自我保护的知识难以抵达,孩子们面对性侵威胁、犯罪陷阱、校园欺凌的阴霾时,常常显得茫然无助。司法局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改变这一状况,2025年,叙永县司法局毅然启动“乌蒙普法村小行”的志愿服务项目,带领拓荒牛法律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法治服务之旅。

image.png

在首站丹岩村小学,志愿者们带着沉甸甸的宣传图册、精心编排的节目踏入校园,看到几百双清澈如泉、写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睛,那目光,纯净得不掺一丝杂质,瞬间击中了他们的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文艺汇演开始了:诙谐的小品演绎着如何识别骗局,生动的三字经拆解着毒品的伪装面具,严肃的法庭情景剧揭示了未成年遭受性侵的深重创伤,清脆的快板敲打着安全常识的韵律,欢快的歌舞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屏息凝神,小脑袋时而专注地跟随情节,时而用力地点着,眼神里悄然燃起一种前所未有的、名为“懂得”的坚定光芒。在接下来的日子,志愿者们继续奔赴其他乡村小学,每到一所学校,他们都用同样的满腔热情和专业,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image.png

志愿者们深知,守护孩子远离侵害,是此行最沉重也最温柔的使命。在每一个村小的课堂上,他们抛开了晦涩的法条,用最贴近童心的方式,为孩子们筑起身体的“长城”。“哪些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小秘密花园,别人不能随便闯入呢?”一个简单的互动提问,开启了关于身体界限的清晰对话。“记住哦,背心和小内裤盖住的地方,就是我们最珍贵的‘小秘密基地’,没有你的允许,谁都不能碰!”通俗易懂的讲解,像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懵懂的迷雾,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建立起第一道坚实的防线。紧接着,一个个源于真实案例的故事:《邻居叔叔的“糖果陷阱”》《公交车上的“怪手”》,被娓娓道来。这些发生在熟人之间、公共场所的潜在危险场景,在志愿者的细致剖析下,不再抽象遥远。孩子们的小脸变得严肃,眼神中闪烁着警惕与理解。这些鲜活的故事,如同警钟,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敲响,让“自我保护”的意识牢牢扎根。

预防犯罪的课堂,同样拒绝枯燥。司法局邀请的资深律师志愿者们,化身智慧的引路人,没有生硬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互问互答、引人入胜的法治动画片。“孩子们,犯罪就像一个可怕的泥潭,”一位律师志愿者语重心长地说,“一旦不小心踏进去,就很难再干干净净地走出来。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在心里种下善良和守法的种子,让好习惯成为我们的护身符。”孩子们听得入神,纷纷挺起小胸脯,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我要做个守法好孩子!”法治的光芒,穿透了懵懂,照亮了他们前行的方向。

image.png

面对校园欺凌这个沉重话题,志愿者们选择了情景互动这把钥匙。“给同学起难听的外号”、“嘲笑小伙伴的口吃”、“故意撞翻别人的作业本”......这些熟悉的场景被一一搬上讲台,瞬间引发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如果你被这样对待,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志愿者轻声引导,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感受言语和行为的伤害。通过换位思考,孩子们豁然开朗:原来一句伤人的话、一个不友好的动作,都可能成为他人心中的阴云。他们渐渐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欺凌弱小,而是守护友善,做好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文明小卫士。

在偏远乡村,“法律援助”对孩子们来说,曾是遥远而陌生的词汇。司法局的工作人员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点燃了这盏希望之灯:“孩子们,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或者有人伤害了你,记住,不要害怕,也不要沉默!法律援助就像一位守护正义的‘超级英雄’,它会站在你身边,帮你讨回公道!”工作人员郑重地将印有法律援助知识的公共法律服务指南交到孩子们手中,那本小小的册子,仿佛一道划破黑暗的光束,向孩子们郑重承诺:“别怕,有我们在。”

image.png

截至目前,“乌蒙普法村小行”活动已走进了合乐苗族乡红店子村小学、摩尼镇田义村小学、两河镇太平山小学等21所村小的校园。6000余份图文并茂的《“以案释法”手册》、《公共法律服务指南》等普法资料如同承载光明的信使,被送到一双双小手之中。这次活动就像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偏远乡村小学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在法治的阳光下,学会保护自己,懂得遵守法律,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对于拓荒牛法律服务团的志愿者们而言,上半年的行程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深知,乌蒙山深处还有更多星辰般的村小等待被照亮。他们的脚步不会停歇,心中的灯盏将永远燃烧。他们将继续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将法治的星光,一校一校地传递下去,只为护航更多稚嫩的生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让这束穿越山雾的法治之光,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他们走向更安全、更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