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凝心铸魂强根基 延安精神永流传——民建成都郫都区支部组织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

来源:民建成都市委会 作者:彭璇 发布时间:2023-07-19 17:20:27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提升参政党自身建设水平,7月6日—9日,民建成都郫都区支部赴延安、西安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精心挑选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驻地旧址、南泥湾红色教育基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作为此次主题教育现场教学地点,支部12名会员参加本次主题教育。

image.png

杨家岭革命旧址

忆往昔岁月,感合作初心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统战部等中央机关。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办公。

走进杨家岭,浓烈的延安精神扑面而来,支部会员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旧居,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感悟革命初心的历久弥坚。

在毛泽东旧居一个窑洞墙壁上挂着一张发黄的照片,是毛泽东到延安机场迎接黄炎培一行的历史场景,我们仿佛听到了在这间简陋的窑洞中,在毛泽东与民建先贤黄炎培之间发生的意味深长、石破天惊的有关历史周期律的谈话,让这个普通的窑洞,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在中共“七大”会址,会员们认真听取讲解员回顾那段历史和中共“七大”的重要历史意义。时隔70多年,站在礼堂中间,大家认真感悟大会主题词“同心同德”,耳畔仿佛也听到“七大”代表们的铿锵脚步声。  

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驻地旧址

学创业精神,树理想信念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参观革命先辈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会员们被当时的艰苦条件所震撼,在周恩来的窑洞里,陈列着一件被称为“三用大衣”的皮衣,这件皮衣总理平时御寒,雨天作雨衣,睡觉当被子,领袖们的简朴生活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领袖们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我们现在生活好了,绝不能安于享乐、乐于享乐,丧失了奋斗的品质和精神啊”,会员陈旺在参观过程中有感而发。

“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但是领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的精神富足,把革命力量发展壮大,改变了国家民族命运”。支部副主委夏长春向大家说道。

南泥湾红色教育基地

看经典传奇,唱美好生活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在南泥湾,会员们唱起了欢快的歌曲,先后参观了南泥湾党徽广场、南泥湾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聆听讲解,了解了南泥湾大生产这一段经典传奇,当年老一辈革命人在南泥湾进行垦荒生产和开办农场,他们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建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南泥湾精神。

会员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的革命理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深知他们的不易,因此也更珍惜当下的生活。会员赵忆红谈起自己的感悟:“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凭借强大的毅力和决心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也正是革命先辈不断克服困难的行为,才能创造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怀壮志豪情,扬优良传统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公开设立最早、时间最长的办事机构,为抗日前线采集和运送了大批紧缺物资,也输送了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对宣传我党抗日主张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院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仿佛将大家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们面对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政治局面,却怀着无比激扬的斗争热情,为了革命胜利这一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会员们被抗战先烈们的壮志豪情所震撼,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化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做好现下工作的一点一滴。

此次主题教育,是一次心灵“洗礼”、一次思想“熏陶”、一次精神“充电”。让大家更加真切地了解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战斗历程,深刻体会到“延安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也重温了多党合作的建立初心。接下来各位参加此次学习的会员也会将本次学习体会传达给支部全体会员,共同坚持和发扬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凝聚正能量,多发好声音,乐于担当,同心同德,让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

 


责任编辑:杨睿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