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之事,看似细微琐碎,实则是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石。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谋发展的重任,办好民生实事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成长之梯、成才之道。
办好民生实事,“身入”基层是前提。基层是一本厚重的“无字之书”,里面写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都是抽象的数据和报告,面对的往往是无解的难题;而深入到群众中间,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在田间地头的劳作里,那些隐藏在群众“皱眉头”背后的真问题便会浮出水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像黄文秀一样,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年轻干部只有真正走进基层,才能为办好民生实事找准方向。
“心至”群众是关键。“田坎干部”“板凳夜话”,这些看似简单的形式,背后蕴含的是以心换心的深刻内涵。年轻干部不能摆架子、搞形式,而要以平等的姿态与群众交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不顾自己身患重病,深入到群众中,与他们一同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地,用自己的真心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
“实干”见效是根本。民生实事,重在一个“实”字,成在一个“干”字。年轻干部对群众的期盼要“时时放心不下”,对认准的问题要“事事紧抓不放”。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年轻干部以钉钉子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地攻克,最终实现了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年轻干部要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书写民生实事的精彩答卷。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林”。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只有将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以赤诚之心感知民生脉动,以务实之举浇灌幸福之花,才能让青春在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彩。年轻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在基层的磨砺中不断成长,让民生实事在基层落地开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