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扎根雨城三十载 心系茶农千万家

来源: 作者:谢晓红 发布时间:2020-09-23 11:21:52

在雨城,茶农可能不知道杜红是谁,但都知道雨城有个很厉害的杜老师。

杜红(左)教授茶农技巧.jpg

杜红是雨城区农业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核心成员、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她,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雨城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我们的茶叶种植季节性很强,管护要求高,比不得果树粗放,需要比较精细化的管理,对采摘、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要求都比较特殊,尤其是打药一定千万不能打除草剂,除草剂一打下去,这个茶树根系就不会再生长了,树体很快就会枯死。”每一次指导培训,杜红都会苦口婆心地强调这一点。

杜红潜心从事茶叶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已有28年,是雨城区农业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核心成员,主要负责指导培训茶农茶叶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茶叶机械推广与使用和茶叶加工指导等。她的足迹几乎遍布雨城区每个茶叶产业村,除了完成贫困村产业扶贫的刚性培训需求外,在科技赶场、科普宣传、三下乡等活动中也经常见到杜红的身影。在宣传资料上面,杜红还贴心地留下了她的工作电话号码,只要是茶农打过来咨询问题的,她都会亲切耐心解答。

“茶农的需求是我们的工作动力,耽误不得,茶叶是有些农户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有什么问题我们应该第一时间去帮忙解决。”杜红说,

“雨城区的土质,地形分布还有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在适合种茶的地区就应该大力提倡推广,要区别于其他地区,尤其是要形成一套适宜我们雨城的标准化种植管护体系,把雨城传统的茶叶产业发展壮大,连片发展,名号打响,要抓紧机遇,打造雨城茶叶金字招牌。”每次谈到雨城茶叶产业发展的时候,杜红带有几分焦急和忧心。

2016年起,杜红还主动担任了晏场镇贫困村三江村的驻村农技员,三江村地处偏远,道路崎岖,可谓山路十八弯,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但是面对老百姓的技术指导需求,她从不爽约。近年来,杜红肩颈受损,不能久坐久站,时常还需要理疗缓解痛楚,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以身作则,即便腰间捆着理疗仪,依旧冲锋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

给群众培训.jpg

据统计,杜红每年参与开展茶叶种植管护专场培训约50场次,通过线上、电话和现场指导培训约2000人次。杜红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真正践行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个农业工作者深入一线的担当作为、默默付出与朴实无华。

  (谢晓红)


责任编辑:向芷漫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