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肥厚的仙人掌“绿掌”之上,一颗颗仙桃长满叶片,宛如“绿叶捧金果”的奇观!这一幕,让远道而来的会东县铁柳镇三村村第一书记胡付超及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瞬间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这‘金疙瘩’,真能在咱那山沟里长出来?”就在不久前,胡付超蹲在村头的石头荒坡坡地上,攥着因今夏雨水浸润而难得的湿润泥土,村民眼中那份靠天吃饭的焦虑仍清晰可见。然而,眼前这片千里之外的“绿色奇迹”——“中国仙人掌(仙桃)第一村”,已为三村村悄然点燃了破土而出的新希望!
这次意义非凡的考察学习,源于胡付超作为会东县纪委监委选派驻村干部的深切忧思。“石榴是乡亲们增收的命根子,但单靠一条腿走路,产业根基不稳,市场一有波动,大家心里就发慌。”望着村里大片贫瘠的石头荒坡地,这位被村民称为“硬汉书记”的带头人,心中燃起一个大胆的念头:走出去,向标杆学!誓要把这荒坡里的石头缝变成生金的“聚宝盆”!目标直指声名远扬、成功依托仙人掌(仙桃)产业致富的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庄子田村的“中国仙人掌(仙桃)第一村”。
考察期间,三村村“取经团”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基地负责人和种植户的热情接待。深入基地,扑面而来的不仅是热情,更是颠覆认知的“致富经”。最震撼的莫过于亲眼目睹仙桃并非长在枝条末端,而是神奇地附着在每一片厚实掌状叶片的顶端或边缘!累累金果压弯了“绿掌”,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财富光泽。
“来来来,尝尝鲜!扎手的是刺,烫手的是钱!”当地种植大户老张嗓门洪亮,抄起剪刀“咔嚓”剪下一颗熟透的仙桃。金黄仙桃的汁液瞬间从裂口渗出,馥郁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他掰开果肉,宝塔露出鲜艳欲滴的金色瓤子:“瞧!这就是‘黄金馅’!城里超市论个卖,精品果20块起步!”这活色生香的财富体验,让考察团成员们啧啧称奇。
“成熟的叶片,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割下来作为种‘苗’出售,每斤在6元左右。据说,网上现在一片种‘苗’在十多二十元以上”站在一旁的种植大户吴大哥接过话茬说道。
当地技术员的揭秘更让大家眼界大开。核心优势在于“石头缝里榨效益”:“咱这仙桃喝的是‘绝望坡’的水!”仙人掌耐旱性极强,如同沙漠骆驼,能将每一滴水都高效喂进根里,一年四季都可以不用浇水。同时,肥料主要来自秸秆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当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捆绑式”产业链护航模式:“最优种苗我们提供,技术全程指导,鲜果保底价收购!产业链条早已打通,鲜果可切片出口、提取的果胶供应药厂、甚至连刺都能成为高端化妆品的原料!”从选种育苗、科学定植、水肥精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摘时机判断、储存保鲜诀窍、市场渠道开拓,当地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彻底打消了三村村村民代表们“种出来卖不掉”的最大顾虑。
“服了!真真儿服了!”村民代表张会发拿着手机,对着叶片上密密匝匝的仙桃狂拍,声音带着激动地颤抖:“咱村后山那石头荒坡地,比这儿还陡还瘠薄!要是能把这‘金疙瘩’种活了…娃娃上大学的学费、家里建新房子的钱,还用得着四处借吗?”村支部书记李顺发则紧紧攥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种植示意图和关键数据,他感慨道:“人家连防虫治病的‘独门秘方’都掏心窝子给了!这要是再干不出个名堂,咱村干部的脸,可真没地方放了!”朴实的语言里,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被点燃的斗志。
返程的颠簸山路上,车厢里讨论的热度比窗外的阳光更炽烈。面对村民代表们热切期盼的目光和沉甸甸的收获,胡付超目光坚定,当场拍板亮出行动方案:三天内拿出试种方案!立即对接会东县纪委监委协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专家资源,一周内找出三村村符合条件的石头荒坡地,完成土壤、气候适配性及风险的科学评估,确保决策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之上。同时,划出首批“党员先锋示范田”,由村干部和党员示范户率先试种。此外,深入学习借鉴“第一村”模式,同步启动与深加工龙头企业或大型采购商的对接谈判,明确“拿不下保底收购协议,绝不盲目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为产业起步绑上坚实的“安全带”。
夕阳的余晖将三村村的山坡镀上一层温暖的金红。胡付超独自站在坡顶,脚下是沉睡千年的贫瘠土地,心中却翻涌着前所未有的希望浪潮。他仿佛看见,来年今日,这片土地将上演一场动人的“丰收协奏曲”:左边,是村民熟悉的、压弯枝头的火红石榴;右边,则是一株株挺拔的梨果、宝塔、粉红女郎品种的仙人掌,用片片“绿掌”稳稳托举起金灿灿的仙桃。风过山岗,他坚信,那破土而出的新绿,必将在不久的将来,结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黄金果”,让乡亲们的钱袋子,在石榴的“中国红”之外,再添一抹耀眼的“致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