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眉山市东坡区:以打造“乡村振兴微学堂”为平台 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

来源:东坡区委宣传部 作者:陶广汉 江鹏涛 发布时间:2021-03-23 09:26:36

如何创新农村基层干部实践锻炼平台,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人才队伍?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探索实践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打造“乡村振兴微学堂”(又称农村干部微学院)。因地制宜利用和整合各类资源,“四措并举”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异地参观、相互借鉴等多种模式,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干部人才基础。

图片1.png

 (图为“微学堂”的干部们正在现场“充电”)

阵地建设突出“标准化”。该镇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工作思路,按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有主题、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有线路、有标识、有保障“七有”标准要求,在全镇重点打造大佛、海螺、政府3个 “乡村振兴微学堂”,划片分类组织,分期分批实施。同时统筹用好各村党群服务中心、晋凤社区人居环境示范点、大佛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秦家社区社会治理等示范阵地,规范完善海螺村乡村振兴示范馆、大佛村果技培训基地等各类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阵地培训质效。

师资配备坚持“严选制”。该镇按照“外聘与内选相结合”的师资方式,选优配强学堂“师资库”。在“外聘”方面,重点邀请东坡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专家、本土延边旻昊经贸有限公司水果外贸经营人才、“深山老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柑橘新品种开发等领域的行家里手,组建学堂“专家师资库”;“内选”方面,注重聘请乡镇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担任“签约讲师”,同时充实本镇示范村党组织书记、本土农技员、德高望重的老支书等担任“实训导师”。目前,该镇“乡村振兴微学堂”共已配备专兼职教员30余人,为“学堂”授课提供了师资力量。

课程设置实现“订单型”。按照“学堂建单、学生点餐”的教学模式,对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聚焦“党建+产业”“党建+民风”“党建+治理”等重点课题,整合镇乡村振兴发展成果、“一村一品”建设成效和柑橘等农业种植资源,开发10多门现场教学课程以及体验教学课程。创设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三位一体、一校多点”等教学模块,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以此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办学质效强化“联建化”。按照“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镇村两级联动办学机制,对现有的乡村振兴微学院运转体系进一步完善,让基层一线成为培养全镇农村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摇篮,常态化从其他村选拔后备力量开展脱产培训,加大全村农民工回引培养力度,从多途径培养提高,并将培养成熟的年轻后备干部跨村交叉试岗,确保新鲜血液在全镇范围内有序流动,以便及时补充到合适的岗位上。

据统计,自2020年以来,全镇累计培训基层干部200多人,统筹选派8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大佛村等先进村实践锻炼,在村级建制调整工作中,还落实两名年轻干部担任临时党组织书记。“随着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不断推进,对我们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了。”秦家社区党委书记杜军深有感受地说:“通过‘微学堂’充电培训,感觉自己提高了不少。”

(陶广汉 江鹏涛)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