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雷波县城关小学开展“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主题班会

来源:雷波县城关小学锦屏校区 作者:宋云丽 发布时间:2024-04-11 15:45:04

春天是一年里最美好的季节,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里,细菌、病毒异常活跃,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又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一旦出现就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让同学们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4月10日,雷波县城关小学锦屏校区在星期三的主题班会课上开展了主题为“讲究卫生,远离疾病”的主题班会活动。

各班提前安排部署,孩子们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以学生交流汇报、观看视频、老师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为了使大家认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老师重点讲解了季节性流行疾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季节。春天气候变化无常,一雨绵绵、寒气袭人,因此有人也把春天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微生物滋生繁殖,有的经过变异,致病性较强。据统计,春季因不讲卫生引发的疾病主要有:急性肠胃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麻疹等。(2)春天流行的传染病,恰恰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各种流感在春季发生或流行最多。(3)春天也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身体失调而致病。因此,春季只要稍不讲究卫生,就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这些疾病的引发大都是由于人们不注重卫生习惯,即不爱洗手、饮食不注意、随地乱扔垃圾等小细节而造成的。因此,讲卫生、防疾病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1712821554321.jpg

我们如何在春夏交替之际有效预防疾病呢?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多媒体的展示,一个个小故事和科学小知识让同学们收获颇多:第一,校园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的好坏与我们每个同学的身体健康密不可分。而校园环境必须靠大家共同创造。因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做好室内外清洁,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及时处理垃圾,并把垃圾倒入指定地点。这样才能有效阻止细菌滋生,从源头上防止疾病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保洁工作,不乱丢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只有每个人管好自己的手和口,我们的校园才会变得清洁干净,我们的身体健康才能有保证。

其次,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要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春天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第三,注意休息和睡眠。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于油腻。要减少呼吸道的刺激,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请同学们尤其要注意,坚决不购买无证摊点的小食品。这些路边摊点的食品安全没有保障。另外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治疗,避免疾病 的传播。

第四,调整好心态,对各类传染性流行病应正视它的存在,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们有传染性,对生命健康会带来一定威胁。但是我们只要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规律,加强营养和合理休息,防止过度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以健康、科学的良好心态生活,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免遭侵袭。

健康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全社会幸福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本责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讲究卫生是最基本的,也是每个人都能时刻做到的,只要大家时刻谨记,并身体力行,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此次班会课有助于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疾病,健康生活。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