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青神中学四举措以体育促进学校工作

来源:青神中学 作者:黄举洪 发布时间:2022-06-01 14:46:17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神中学坚持“以体培德、以体启智、以体尚美、以体促体”体育工作理念,采取四项举措,以体育促进学校工作。

1654066000(1).jpg

以体培德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规范训练。对体育课上学生必须穿运动鞋,不能无故迟到或旷课等要求,坚持每次上课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提出批评并限期改正,这不仅是体育课上教学安全的保障需要,为学生今后参加体育比赛,遵守比赛规则打下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规范教育的需要。

在诸如长跑耐力训练课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退缩畏惧情绪。体育教师则以奥运比赛或马拉松比赛中的典型人物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为例,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鼓励他们迎难而上,不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这也是教给了学生正确面对人生路上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体育教师还利用奥运健儿拼搏夺金为国争光的故事、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队员支持配合、学生参加军训以及体育比赛中的一些偶发事件等场景,渗透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654066029(1).jpg

以体启智

体育与智育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衬的。青神中学在抓教学质量提高中注重劳逸结合。学校一直坚持规范学生课间操、眼保健操和大课间跑步等常规体育活动,让学生每天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以此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018年,青神中学成功引进英式橄榄球项目。在传统体育 的基础上,学校把橄榄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课程。在全校宣传普及橄榄球知识,让师生了解橄榄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历史、在世界的普及以及当今的发展状况等。通过宣传教育,让学校师生了解橄榄球比赛规则,能看得懂橄榄球比赛,能正确区分英式橄榄球与美式橄榄球的不同之处。在扩展学生对橄榄球运动知识学习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大家对橄榄球运动的兴趣,通过学校层面和班级橄榄球队的组队训练与比赛,橄榄 球运动已成为青神中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人人学橄榄球、人人会橄榄 球、人人爱橄榄球的“橄榄之风”。

青神中学还积极利用班级网络信息设备,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关于奥运会、冬奥会、全运会及橄榄球等重大体育赛事,以此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学习了解奥运精神体育精神。

1654066055(1).jpg

以体尚美

体育可以有效地促进美育发展。体育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和跳水等体育比赛,可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人体美、艺术美和动感美。通过生活中一些不爱运动造成的体质差、近视、驼背、自卑和性格内向等反面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积极和向上的美,让学生爱上体育喜欢锻炼,能让他们从内到外展现乐观自信,体现气质上的美。

青神中学通过组织校内橄榄球比赛,让学生认识到橄榄球队员在比赛场上积极奔跑、团结协作,取得胜利时展现的喜悦狂欢和队员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努力追赶、顽强拼搏的坚持不懈都是体育运动中的美。通过这种方式既可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也让他们的心态变得更健康更阳光。

在学校的各类体育竞技比赛和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还教给学生们鉴别美、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他们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654066077(1).jpg 

以体促体

青神中学引进橄榄球项目短短四年时间,引进高水平橄榄球教练,通过精心刻苦训练,组队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二次,亚军一次,在社会反响好。橄榄球运动作为青神中学的特色体育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学校规范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田径竞技、 啦啦操、象棋等体育社团建设,每年组织的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等都已成为学校师生向往的体育节。

近年来,青神中学有35名学生获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称号,70名学生成为四川省注册运动员,18名学生分别被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名校录取。学校橄榄球工作获省级“突出贡献奖”。2021年,体训班学生吴海健在体育考试中取得满分100分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体训生陈瑞在体考中取得了99.75分的优异成绩。2021年,高中部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女子、男子足球队分别获得第四名、第六名,女子、男子篮球队分别获得第三名、第五名,女子、男子田径队获得第三名、第四名;初中部女子排球队代表县参加市排球比赛获第三名;初中部篮球队在县第20届师生篮球运动会中获女子组冠军。

该校通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了学生体质,也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美育和学校整体工作向上向好发展。

(黄举洪)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