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刘曾斌:以实干践初心担使命 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

来源:四川省法治宣传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国林 发布时间:2024-04-18 18:18:03

    威远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县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刘曾斌,2021年1月任现职,他以实干践行初心,以担当承载使命,走出了一条符合威远县实际情况的森林防灭火新路子。


刘1.jpg

 在身为林业职工的父母耳濡目染之下,刘曾斌算是“根红苗正”的“林二代”,从小就对森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凭着对绿色山林的深情与执着,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身农林工作十余年,哪里树林最密集、哪里存在火灾隐患、哪个区片需要重点巡查预防?都刻在他的脑子里。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角色、调状态,理清工作思路


2.JPG

2020年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开始后,刘曾斌临危授命担任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岗位,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厘清细化各单位职责、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推动县、镇、村三级落实森林防灭火责任,将防火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督促全县森林扑火队伍保持高度戒备,高效妥善处置早期火情。

刘曾斌说:“森林灭火没有固定模式,打的是战术,火场一定要与战法结合,不能以一个战法应付不同火场,必须机动灵活。”在他的努力下,威远县不断健全完善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建立“2+1+N”和“十户联保”的责任体系,优化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流程,先后制定了威远县处置森林火灾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图、现场指挥员灭火指挥流程图、火场前线指挥部组织指挥流程图等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


以“事事紧抓不放”的紧迫感,夯基础、修设施,提高预防能力


刘3.jpg

威远县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繁茂,物种丰富,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防火设施陈旧老化、防火通道年久失修等诸多不利因素,刘曾斌积极协调市、县主管部门强基础、补短板、除隐患,全面推进智能监测预警、以水灭火工程、防火道路、集中区焚烧池等各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设施体系、全力推进建设进程、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坚决守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底线,扎实推进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程。

经过不断努力,威远县新建改建防火通道87公里,新开设防火隔离带312公里,新建100立方米森林消防水池41口、直升机停机坪1个,并在重点林区和重点部位投入2立方的移动储水罐15个,安装林火预警监测系统11套,实现重点林区火情自动探测和自动报警,新建靠前驻防营房800平方米、训练场地400平方米,减少队伍扑火驱动半径,提高应急处置速度。

 

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建队伍、做保障,提高扑救能力


刘4.jpg

在威远县国有林场半专业扑火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威远县森林专业扑火队,但全队仅有10名队员,为此,他找领导、跑经费,组织队员招聘、拟定队伍管理办法、提高队员待遇、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确保森林火灾来临时“拉得出、打得赢”,在他的努力下,县森林专业扑火队扩充至50人。“扑火队员有了,还要加强技能培训”,于是,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县森林专业扑火队骨干力量前往甘阿凉一带学习先进经验,邀请四川省教官团来到威远对县级专业、镇级半专业森林扑火队伍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队伍扑救能力。

他看到扑火队伍简易的扑火装备时说:“队伍人有了,但是装备水平太低了”,便又开始四处争取资金,为县森林专业扑火队配备专业化装备1616件套。“装备配足了,技能战术也要跟上”,为破解森林灭火难题,刘曾斌又开始谋划提高技能战法,通过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以水为突破口,大力推行“以水灭火”技战法,他常说:“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练什么”,要求各级扑火队伍会拆、会装、会查找毛病“三会”,以及熟练机械、熟练战术“两熟练”的要求,在强化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基础上,开展实战训练,确保队员们熟悉战术,熟练使用装备,今年以来,他先后组织各类培训、演练20余次。

栉风沐雨自担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刘曾斌担任森林防灭火专职副指挥长以来,全县各镇、国有林场、重点林区、景区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出现过一起人员伤亡事故,全力保障了威远县生态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讯员 肖国林)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