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与创新路上坚定前行
——记仁寿法院执行局局长李瑾的执行之路
“以前,执行办案是分案到人,各自包干办理案件,互不沟通,极易造成效率不高、办案疏漏、监管不畅等问题。”李瑾认真分析现有办案模式存在的问题后,意识到要想克服困难,执行局必须从团队建设上进行改革。 “在多次和执行庭长、执行干警反复沟通后,我突然意识到可以在执行办案中引入规模生产中的标准化和流水线思维,以提高效率和规范化。”李瑾说到。理清思路后,李瑾立即会同代开智庭长一起开会讨论。从提炼执行办案的共性、流水线办案的节点,到量化每一个办案节点的时间,经过3个晚上的反复讨论研究,最后李瑾亲自起草了《仁寿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内部职能分工及运行流程》,为仁寿法院执行局团队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7年7月,四川省各级法院正在大力推动智慧法院的建设,李瑾当即意识到只有借助信息化才能实现沟通的互动性与高效性。但是,资源匮乏,经济预算有限,李瑾联系了几家软件公司,但对方都因零报酬而不愿合作,李瑾屡屡碰壁。 某日,李瑾参加省法院组织的交流学习会。会后,在与其他法院的交流中,李瑾获悉,正在帮忙该院开发软件某上市软件公司技术不错,且该负责人眼光长远。当时的李瑾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软件公司,决定试试说服对方零报酬合作。“当时本来准备全家休假陪儿子出去旅游的,年假都请了,结果全在家呆着,不是写方案、画流程图,就是向领导汇报情况。”面对妻子的牢骚,李瑾虽然愧疚,但还是不愿放弃机会。 经过几天的准备,他连续3次约见了软件公司负责人,每次约见李瑾绝不和软件公司谈报酬,只和对方谈仁寿法院执行办案模式的先进性,谈软件开发的前景。最终,在李瑾的不懈努力下,仁寿法院和软件公司以共同开发、深度合作的形式开始了软件开发工作。 “最初,我们和软件公司合作只是想解决当事人和执行法官、法院的沟通问题,但当我们将信息化和执行办案结合后,迸发了一系列新的可能,于是我们将信息化辅助执行的范围扩大。于是,我们借助眉山市健全的网格员机制,率先将网格员和执行办案结合,完成了执行管理平台和网格员管理系统的对接,并推动软件公司开发了移动执行APP和阳光执行小程序。”李瑾说到。
创新考量智慧,因为这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更考量勇气,因为任何一份成功都不会轻而易举。李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他让执行之路更宽、更直,让“执行难”不再那么难,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莫秀娟)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