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变“村官” 山沟沟里念起“致富经”
——记凉山州雷波县建设村第一书记 丰磊
四川法制网讯(付晓月)丰磊,男,1983年12月20日出生,2009年参加工作。雷波县公安局雷池派出所所长,雷波县巴姑乡建设村第一书记。2018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2017年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用脚步丈量土地 住上好房子 柳夫几是建设村出了名的懒汉,30多岁却整天游手好闲,没有家人、没有固定住所、更没有经济收入,饱一顿饿一顿,四处漂泊,当地群众称他为未来“五保户”。当丰磊第一次换下警服,到建设村时,村民们都对他不屑一顾,都觉着他不过是来“镀金”的“官儿”,到建设村工作也只是走走过场,普遍对他的到来不以为然、漠不关心,更觉得他成不了什么大事儿。 初到建设村,柳夫几就成为了丰磊心中第一个下决心要帮助改变的村民。为了帮助特殊家庭渡过难关,让大家伙儿有房住,他风风火火地带领村民干起了彝家新寨建设。协调项目资金、发动党员干部、组织辖区内的村民、民兵积极参与其中,那几个月,建设村的每寸土地都被他用脚步丈量,从县城到建设村,有时候一天就要跑三四个来回。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村民们只得看到他为新房忙碌又奔波的背影,于是开始渐渐对这位“警官”有了好感。 2015年5月16日,建设村彝家新寨项目开工那天,丰磊和50多户村民一样,热泪盈眶,面对贫瘠荒芜的土地,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许。一年后,柳夫几作为206名贫困群众的其中一员,和其他人一起住上了漂亮又安全的新房。 住进了新房,柳夫几由衷的说“卡莎莎共产党,卡莎莎丰书记,让我住这么好的房子。”如今柳夫几不仅住进了新房子,还主动到外务工挣钱,他说他要挣钱娶媳妇过好日子。 为了更好的帮扶群众,丰磊无数次的家访与村民拉家常,让老百姓认识了村里的“新面孔”。如今建设村哪家几口人、几亩几分地,他都是“一口清”,真正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
用行动惠及百姓 过上好日子 4000米自来水管,喝上干净自来水。曾经的建设村没有饮用水,饮水极为困难,没水怎么行?针对群众饮水困难,丰磊积极协调县水务部门20万元,从咪巴大堰直接安装4000余米水管,让建设村群众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10公里水泥路,出行方便更安全。丰磊抓住脱贫攻坚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争取项目资金17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2.1公里的通村公路和7.8公里的入户路,村民们走的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 6.5平方公里网络信号全覆盖,用电用网不是事儿。2017年会同国家电网实施了农网改造,让老百姓的电力有了保障;协调电信和移动公司,为村民实施通网工程,全村宽带实现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手机无信号的困难。 256 人参加技能培训,小康生活靠自己。围绕群众增收难题,丰磊提出了“脱贫、致富分开两步走”的目标,激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利用农民夜校,对群众开展电焊技术、机械操作技能、厨师技能、青花椒、核桃科学管理种植等进行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 500亩青花椒产业,致富增收不是梦。根据考察建设村地理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青花椒,因地制宜,丰磊鼓励村民种植青花椒。建设村原有青花椒200余亩,但由于管理跟不上,青花椒收成不好,丰磊就请来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管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并从林业局争取300亩青花椒示范基地,村民得到实惠后,大力种植青花椒,如今已发展青花椒500多亩。目前,以建设村为中心的雷波万亩藤椒连片示范基地正有序展开。 50000元电商收入,“蜜恋巴姑”远销全国。为了增加收入丰磊组织村民建养蜂场,天然的蜂蜜取名为“蜜恋巴姑”,同时还创建起了建设村的微信公众号,做起了电商,帮助村民群众将巴姑蜂蜜卖到深圳、杭州等沿海城市,2017年共销售50000余元,真真切切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用新招除沉疴 养成好习惯 丰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移风易俗,牵头制定了“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奖勤罚懒,以贫为耻,激发了老百姓的内生动力,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针对环境卫生工作,落实门前包净化、包美化、包亮化、包绿化、包秩序的“五包”责任,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改变了建设村“脏乱差”状况。
用普法助推脱贫 形成好风气 丰磊同时还积极开展禁种铲毒工作,带领村组干部、党员深入森山密林,开展踏查工作,在实施禁种铲毒中绝不放过“一路一线、一山一坡、一株一苗”。 2017年底, 建设村顺利通过国家级扶贫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这个山沟沟再也不是从前荒芜贫瘠的样子,这里的村民再也不是靠山吃山过着贫苦日子。4000、10、256、500、50000…… 这一串串数字,都已成为丰磊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的见证。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老百姓从“要我富”转变成“我要富”,彻底摆脱了“等靠要”思想。这位“警官”,实实在在成了村民们的“父母官”,这幅乡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彝家新画卷,将无休无止的继续绘下去…… |
我来说两句
已有0评论 点击全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