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来源:内江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作者:胡海铭 薛 静 高 琦 发布时间:2020-09-03 20:54:46

    近日,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关于表扬2019年度全省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优秀项目的通报,由内江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报送的《搭建“就业110”系统,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榜上有名,并作为全省仅有的3个项目推荐到人社部参与评选。

    2019年,各地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不忘初心系民生,勇担使命促就业"为主题,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就业目标任务,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为进一步激励各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切实推动各项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对包括《搭建“就业110”系统,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在内的22个优秀项目予以通报表扬。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内江市就业110服务中心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希望,受到表扬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不断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中取得新成绩。

    内江市“就业110”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4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旨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消除社会“绝望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就业。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心参照公安110指挥系统建立,分市、县两级。市级110中心负责指挥调度,进行接件、受理、派件以及督促检查县(市、区)110分中心工作,县(市、区)110分中心在接到市级110中心派出的件后负责上门跟踪落实服务,将落实情况在系统里进行反馈。目前,该中心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工作流程上,实行四级联动机制服务

    中心实行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四级联动机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服务工作。市级110中心接听热线,根据就业地原则在线上派发任务到县(市、区)110分中心,各县(市、区)110分中心接件受理,开展线下跟踪服务,并负责将办理结果录入系统。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接线员电话接件现场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接线员根据服务对象提供的身份证号码在全市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中进行身份比对,数据库确认就业困难人员或失业人员身份后,中心启动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就业援助机制,通过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等形式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兜底帮扶。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接线员电话接件现场

    对于普通城乡劳动者,中心采取市场促进就业机制,在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岗位数据库中进行岗位推荐,且至少推荐三次以上,实现“三个工作日,不挑不选推荐就业”。

    在服务模块上,服务范围从城市拓宽到农村

    2017年6月,中心将服务范围从城市拓宽到农村,新开发“精准扶贫”模块,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110”绿色通道,在贫困村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兜底安置。

    2019年6月,增加“新业态”模块,建立新业态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就业”推动就业工作发展。

    2020年3月,增加“高校毕业生”模块,针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精准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

    在一对一指导上,“就业110”提供专业职业指导

    针对多次求职失败、反复找工作仍不满意的求职者,“就业110”还提供专业职业指导。

超级给力!内江这个“电话号码”打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工作人员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

    求职者可通过分级指导或CETIC兰光素质测评系统进行素质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科学分析求职不顺利原因,找出症结后帮助求职者调整求职意向,根据调整后的求职意向再向求职者推荐岗位。

    求职成功后,“就业110”还建立了一套跟踪和反馈机制,动态了解求职者在得到帮助后的就业情况,确保其稳定就业。近年来,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开展就业促进工作,强力助推全市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截至2020年8月,中心已累计接件49102起,其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3103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80人,帮助新业态就业51人,职业介绍33627人,职业指导5381人,政策咨询2814人,办结率大100%。(胡海铭  静 四川法制网 高 琦)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