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他们用行动为党旗增色!

来源:四川南江法院 作者:陈凤 发布时间:2025-07-03 09:03:22

诉讼窗口,他们耐心细致;法庭之上,他们定分止争;田间地头,他们送法下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以忠诚诠释初心,以使命践行担当,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司法为民第一线。

绿色南江的司法守护者

“禁止擅自改变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原有风貌;禁止拆除、损毁、占用、迁移、涂污传统建筑的古砖、古木等构件”……这份《传统村落司法保护令》的即刻生效,标志着南江法院立体多维的生态资源司法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南江法院“党建+司法保护”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2023年12月1日,在巴中建成首个纽扣法庭;

2024年6月5日,巴中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落成;

2025年6月5日,巴中首个传统村落司法保护基地建立。

近年来,南江法院通过党建赋能,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建与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党建+司法保护”工作机制,将南江秀美山水、千年古木、百年村落全部纳入司法“羽翼”加以庇护,为“绿色南江”披上司法铠甲。

大巴山里的河南老乡

徐幺,去年那个李子好吃吧?今年要不要再定十斤?”“何哥,那个李子我还是照常给你留20斤嘛,要得不?”2025年6月,南江法院的干警们纷纷被“电话营销”袭扰。

这名“推销员”是南江法院派驻云顶镇黑潭村的第一书记张清科,他所推销的李子正是该村的拳头龙产业。

2023年9月,根据县委统一安排,南江法院决定在全院选派优秀共产党员参加驻村工作队。号令一出,5名党员主动报名,其中就有来自河南洛阳的法官助理张清科。

到黑潭村后,张清科和驻村工作队同志们迅速转变角色,用党员的担当把自己的根扎在了黑潭村。他和驻村工作队一起,为全村的李子、茶叶等农产品积极想办法、谋销路。工作之余,他结合自己的所学所长,经常以“摆龙门阵”的方式给村民解答法律疑惑,成了当地百姓心中的法律专家;面对旱情,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院党组汇报申请资金援助,为村民们送来一车车“及时水”。慢慢地,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子从当地百姓的家门口走进了他们心里,每当他那还略带一点河南口音的四川话在田间地头响起时,大家的心就变得踏实起来,因为这位法院来的第一书记很“中”。

有人问他“你从河南跑到四川山旮旮里当村官,到底是图啥?”他总是笑着说:“那你们说,我这村官当的要得不要得嘛?”从“中”到“要得”,蜕变的是乡音,不变的却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