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重走泸定桥——“穿越”大渡河的党史体验教育课

来源:夹江县检察院 作者:刘开喜 发布时间:2021-06-17 09:09:43

6月15日,夹江县检察院组织开展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主题党日活动——重走泸定桥,引导全体干警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进一步传承发扬好党的历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重温入党誓词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509.jpg

聆听历史讲解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529.jpg

通过观看革命图片、史料、实物展柜,聆听红军飞夺泸定桥及长征的伟大壮举,身临其境感悟了那段波澜壮阔、浴血奋战的红色革命岁月,深刻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重走泸定桥

1623891950(1).png

面朝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抚摸饱经沧桑的铁索桥,干警们踏上了泸定桥,领略“大渡桥横铁索寒”,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路,脑中浮现22名勇士在战火中匍匐前进的画面,感叹勇士们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伟绩。

通过此次教育活动,党员干警们对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导干警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学思践悟,勇担使命,奋进争先,在新时代展现检察新作为、彰显检察新担当。

砥砺初心,我有话说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11.jpg

党组书记、检察长易思永:

这次主题党日,我们组织党员干警到甘孜州泸定县开展为期一天的“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式教育活动,目的是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党员干警践行初心使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检察担当作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昂扬的姿态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15.jpg

机关党委书记赵志刚:

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案 

永葆红色江山代代传

1935年5月下旬,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飞夺泸定桥,保障主力通过大渡河。

物换星移。时隔86年后的今天,吾辈第一次踏上泸定这片曾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红色圣地,重走铁索桥,瞻仰革命遗址,内心不禁为革命先辈先烈的那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所感染所鼓舞。

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万里长征。作为新时代检察人应在红色研学之旅中承继革命精神,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用初心引领方向,用使命呼唤担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我们手头每一件司法案件,用我们严格执法、公正办案来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永葆红色江山不变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21.jpg

第一检察部党员张利娟:

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渡口安顺场,蒋介石派重兵前去堵截。红军要渡过大渡河,仅靠渡口的三艘小船,需要一个月左右。当时敌军大部队离红军也就几天的行程了,在这紧急关头,中央军委当机立断,决定于5月26日兵分两路沿河而上,夺取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行军一天后,红一军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限他们在29日夺下泸定桥,此时他们离泸定还有240里。当时的路有的是绝壁上凿出的栈道,有的是蜿蜒缠绕的羊肠小道,路边就是汹涌澎湃的大渡河。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先锋团终于在29日凌晨到达泸定桥。这时对岸的敌人已经构筑了工事,拆去了桥上的桥板,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链。看完地形,团里决定由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同时向西岸河西街的群众借大量门板和木板用作铺桥,以便于后续部队跟进。22名勇士冒着敌人射出的子弹勇往直前。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敌人向东北方狼狈逃窜,四名勇士光荣牺牲。

今天,泸定桥即使已经铺上了木板,我们走在上面尚且觉得胆战心惊,脚下湍急的河水让你不寒而栗。而22名勇士渡河时却只有光溜溜的铁索,前方还有敌人的火力攻击,可以想象当时是何等的凶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常怀感恩之心,在工作中向先辈学习,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25.jpg

机关第二支部支部书记、第二检察部负责人胡翔:

重走泸定桥 重温革命历史 牢记初心使命

通过此次现场党史教育课,我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我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走上铁索桥,感受着当年革命先辈们在铁索链上“飞夺泸定桥”的勇气和决心。望着桥下湍急的大渡河,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场景:1935年,红军长征突围必须越过大渡河,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渡河、空荡的铁链与敌人火炮机枪的封锁,22名红军突击队战士没有退缩,在枪林弹雨中爬过铁索,消灭了对岸敌人,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为红军主力部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赢取了时间和战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站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雕像前,全体党员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面向党旗,重温誓词。此次身临其境的革命传统教育,让同志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深切感受了红军在当年艰苦岁月中牺牲自我、忘我革命的高尚品格。

通过此次教育活动,我感受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虽然时代不同、形势不同,但革命先辈的精神永放光芒,伟大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们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守好检察为民爱民的初心,担起干事创业的使命,推动新时代夹江检察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30.jpg

第三检察部党员黄启跃:

参加完此次现场党史教育课后,我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22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只有13根铁链的泸定桥上冲锋向前,桥下是湍急的大渡河,场面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我走在铺有木板的泸定桥上都剧烈晃动,让人紧张万分。通过参观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和纪念馆,在聆听历史讲解的过程中,“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这么一句话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红色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不容易。通过此次体验式党史教育活动,让我深感触动,之前工作中的些许烦恼荡然无存,和革命先烈比起来差距还很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35.jpg

机关第一支部组织委员、办公室主任刘天喜: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为了让自己更加熟悉和了解“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和意义,在参观泸定桥之前我就开始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熟悉相关历史背景,真真切切将历史和个人融入进去,重走泸定桥,让此次党史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情景相融、学出感悟。

走在摇摇晃晃的泸定桥上,俯看水流湍急、深不可测的大渡河水,内心难免有些忐忑害怕。很难想象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突击队员,在大部分桥板被敌人拆掉的情况下,是如何冒着枪林弹雨、沿着火墙密布的铁索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成功飞夺泸定桥的战争历史。今天,我们重走泸定桥,身临其境重温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就是要学习以22名勇士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闯关夺隘的革命精神,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奉献精神。

飞夺泸定桥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缩影,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缩影。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泸定桥以“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学习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学习英雄、铭记英雄,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好,从革命先辈的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617090640.jpg

政治部干警牟傲霜:

踏上泸定桥,面朝巍峨的纪念碑,背对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抚摸饱经沧桑的铁索桥,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路,脑中浮现二十二名勇士在战火中匍匐前进的画面,感慨万千。走在这座铁链飞挂的泸定桥上,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似乎感触到了英雄穿越时空的伟岸灵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每当想起这两句诗词,便惊叹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桥下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两岸是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对岸是敌人的枪林弹雨。二十二位勇士拿着短枪,背着子弹,攀着铁索向前冲去。激战若干小时,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了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今天,我们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首先看见的便是二十二个碑柱,这些碑柱只有五个有姓名,三个有头像。他们是永远的无名英雄,我们必将永记心中。

如今的大渡河已经不再如以前汹涌澎湃,泸定桥上也铺满了结实的木板,但走在桥上依然晃晃悠悠,仍觉心慌,略带惊险。而1935年,二十二名勇士却是冒着枪林弹雨在铁索上飞奔,可想而知,革命先烈们把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勇气与魄力。

现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是共产党给予我们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通过此次教育活动,大家对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一名干警都要树立敢于担当作为的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强化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观念,在学党史中学有所悟,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