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无袍法官|听,陪审员讲述他们的故事

来源: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法院 作者:甘晓雪 发布时间:2024-04-19 11:08:34

自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公布施行以来,叙州区法院先后选任了三批共计141名人民陪审员。人民陪审员的设立,让群众也能参与到案件的审理,体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民主。他们通过严格的筛选考察程序,积极参与庭审履职,充分当好一名调解员、一名宣传员、一名监督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陪审员的故事。

多角色的“无袍法官”

我是陈琴,既是一名网格员,也是一名法律明白人。自任命为人民陪审员以来共参审案件51件,作为一名“无袍法官”,非常感谢人民和组织的信任,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在第一次接到陪审工作通知时我非常激动,但也非常忐忑不安,因为怕做的不好,有损司法形象,也辜负了人民的信任。

1713496193987.jpg

作为陪审员不仅要遵守法庭纪律尊重客观事实,不主观臆断徇私枉法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案件审理,杜绝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更好的发挥陪审员作用充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于是除了在法院集中学习外,我还不断自学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履行陪审员义务,捍卫法律尊严,自觉保守审判机密陪审员职责和义务

通过第一次的审判活动让我从实践中学习到了案件审理流程,知道了陪审员在案件中起到的作用,为以后的陪审工作打下了基础。虽然陪审工作偶尔会持续一整天,中午也仅有吃饭时间,但我也乐此不疲。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未成年人受侵害以及青少年犯罪案件,这让我感到痛心疾首,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后我将用自己在庭审实践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当好宣传员,为我身边的亲人朋友、辖区居民解答一些法律常识,把所陪审案件的警示意义传播到群众中去,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呼吁他们知法、守法、懂法、用法。

退休职工的为民服务情结

我是李芳,曾从事教师6年,后经历了从一名清洁工到分公司经理岗位的工作历程,于2019年退休后服务于某社区。现是一名社区党委委员兼纪检委员,同时于2022年3月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

我很荣幸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也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每当我接到法院通知参加开庭时,我都很高兴的接受安排并调整好本职工作,确保按时参加庭审。自担任人民陪审员两年来共参与了47件案件陪审,既有诈骗、盗窃等刑事案件,还有婚姻家庭、合同类等民事案件,更有工伤保险待遇类行政案件,这些案件都心系于民、情系于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1713496216886.jpg

我把每一次庭审都当做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一次神圣的社会实践、一次知识的成长、一次经验的积累。每一次陪审后,我都会进行总结、反思、举一反三。从每一件案件中学到的不仅是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法官身上的耐心、爱心和公心,他们积极与陪审员合议,最终达到公正无私的判决。

通过陪审的经历使我更好地发挥退休余热,进一步提高法律专业知识,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方向感,从而灵活运用到社区管理本职工作中去,使我在与社区居民沟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铁肩担道义的执着追求

我是徐辉,现是街道办办公室员工,对我来说法院是庄严的地方,法官是神圣的职业,维护着法律的尊严,支撑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着铁肩担道义的执着追求。我满怀敬仰,心向往之,在得知叙州区人民法院正在选任人民陪审员,我积极又兴奋的主动报名,后有幸被任命为一名光荣的人民陪审员。

我深知,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人民把权利交给我们行使,我们便绝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必须认真履职。作为陪审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耐心、责任心以及专业素养等,还要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从《民法典》开始一条一项的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今后的陪审工作做好准备。

任命两年多以来,我参加了30余件案件陪审工作,从工伤认定、合同纠纷到洗钱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滥伐林木案等,从第一次陪审,到每一次陪审,从每件案件中都能学到不同的法律专业知识,在对平时工作、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让我受益匪浅,几名被告人因不懂法,以为让老年人交付所谓的“养老金”只是在完成工作,以获得高额的提成佣金,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这个案件让我感触很深,一有机会就向身边的老人或者不懂法的社区居民宣传反诈知识,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不轻易上当受骗,更不能去协助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