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川青神法院:司法为民零距离 上门调解化纠纷

来源:青神县人民法院 作者:余红杨 发布时间:2025-05-16 14:16:35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基石,司法是传递温情的纽带。近日,青神县人民法院的方志勇法官带着案卷,走进了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家中。这场特殊的调解,没有庄严的法槌声,却用司法的温度融化了纠纷的坚冰,让困境中的家庭重燃希望,也让公平正义在温情中悄然生根。

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源于被告张某向青神某银行借款72万元后未能按期偿还。何某某、刘某某作为抵押人以其名下房产为债务提供了担保。各方对于借款、担保事实无争议,被告张某亦表示因经济困难,现阶段难以一次性清偿债务。若依法强制拍卖抵押的房产,可能让本就艰难的家庭失去遮风挡雨的屋檐。

1747376216135.png

“老人家别着急,因为张某已经在法院表示同意调解了,今天你们在电话中也告知我们愿意调解,我们上门就是一起商量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何某某与刘某某的家中,法官与二位被告围坐一桌,用乡音耐心解释法律规定,倾听他们的实际困难。调解过程中,法官既坚持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又充分考虑被告家庭的现实困境。经过数小时的耐心沟通与协调,原告最终同意张某分期偿还的方案:首期支付15万元,后续每月还款2万元,违约金宽限至年底付清。“没想到法官真的像电视上讲的一样来家里调解,更没想到还能保住房子!”刘某某说,“我们肯定督促张某积极履行约定。”当两位老人颤抖着在调解笔录上按下手印时,窗外的阳光恰好洒在“优先受偿权”几个字上,映照出国法与人情的和谐共生。

1747376252502.jpg

归途中,法官翻看调解笔录上工整的签字,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背着国徽下乡、带着案卷入户并非“特殊待遇”,是融入血脉的司法传统。青神县人民法院始终践行“如我在诉”理念,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等方式,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