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在“小岗位”上谋求“大作为”——记华蓥市发改局窗口工作人员蒲学君

来源: 作者:蒋德安 发布时间:2021-03-29 17:25:21

蒲学君是华蓥市发改局的一名普通干部。2014年4月调入该局工作,同年8月被组织安排到市行政审批局发改窗口。从此,这个“开放式”三尺柜台就成为她奋斗的舞台。一直以来,她坚持“创先争优树形象,服务群众当先锋”的理念,数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不图名、不为利,立足岗位,扎实苦干,创新进取,热情服务,敢于坚持原则,自觉做到廉洁自律。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已过而立之年的蒲学君,在这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经她亲手审批的政府立项文件达700余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400余件,招投标文件备案800多件,接受各类业务咨询2000余人次,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无一差错,无一投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小岗位也能大有可为”做出了最好诠释,赢得了领导的赞誉和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连续四年她被市行政审批局评为年度“优秀工作人员”,所在的岗位窗口也多次获得市行政审批局月度“文明窗口”光荣称号。

立足本职、业精于勤,“门外汉”变“行家”

蒲学君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从不推三阻四。决不因自己是女同志而挑肥炼瘦、更不因自己拥有大学文凭恃才傲物。自到窗口工作起,她的切身体会是,发改窗口作为为民服务的窗口,这里人手少、工作任务重,唯有勤奋学习、 真抓实干,才能高效优质完成任务,才能真正把工作干好。

凭着对发改事业的热爱和对服务对象高度负责的精神,她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心研究《宪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向领导同事学,跟企业专家学,学招投标知识、学产业政策、学服务规范、学业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技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纳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办理程序。此外,窗口每新进一个事项,她都用心学习,拓展思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解决了许多业务上的疑点、难点问题。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她熟练掌握了业务知识,提升了业务能力,在窗口独当一面。她还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改进工作方法,着力提升自我,凭借过硬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市、省组织的“颂最美窗口人”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但她并不满足于原地踏步,在业务上她追求精益求精,2018年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平台运行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审批制度。为准确把握政策,努力把政策吃透,并尽快运用于实际,她打起了新政策攻坚战,逐条逐款对照学,不放过任何细节,克服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政策改革后的过渡,为发改窗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3月,全市“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期间,她不仅熟练掌握2.0版工程建设审批平台从综窗咨询分发到部门窗口办件的系列操作流程,还不厌其烦指导其她部门人员如何玩转该平台,不到两周时间就收获了一大帮“迷弟迷妹”。正是由于这种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的求知欲望和从不固步自封、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她很快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业务熟稔的“行家里手”。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发改是与群众利益联系最频繁、最直接、最密切的部门之一,发改工作一直是领导关注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蒲学君作为直接负责窗口前沿的工作人员,更凸显其压力的巨大和责任的重大,但她用不懈坚守、无私奉献对初心做了最好的回答。

自踏上这个岗位,至今她已在发改窗口工作长达7年。期间,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领导也换了一任又一任,只有她还一直在默默坚守。单位领导考虑到她父母年迈且常年患病、孩子正在上学等实际困难,曾想调她回本部门工作,但苦于找不到比她更适合、更熟悉窗口工作的人员,只得让她继续坚守。每当领导向她表示歉意时,她总是笑着说:“我热爱这个岗位,困难我可以克服。”在窗口工作,她十分注重发改部门形象,自觉带头遵守大厅各项规章制度,每天上下班签到。在日常工作中,她坚持服务至上,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总是耐心倾听,细致做好解释,在申请人前来办理业务时,她积极主动指导、协助填写资料,快速办结事项,使群众满意而归。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发改窗口工作人员变压力为动力,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大增,以更优质的服务促进了业务工作开展,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大家泪舍小家,自古忠孝两难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她婆家妈妈患上了胰腺癌,前前后后做了四次大手术,婆家父亲也是老病号,无人照顾。因单位人手紧张,平时大家工作都很忙,她咬紧牙关从未向组织请一天假,从未向组织叫一声累。心里还惦记着上学的孩子,有时候忍不住暗自流泪,但责任和担当不能让她停下来,只能擦干泪继续干。下班后,她匆匆忙忙往医院赶,天天单位医院两头跑,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四年,整个人憔悴得仿佛老了十岁。有人说她傻,可在她看来,在岗就要爱岗,“事业大于家庭,责任重于生命”。满满的责任心,拳拳的担当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热情服务、任劳任怨,“发改人”成“家人”

蒲学君是一名普通的窗口工作人员,她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根本宗旨,不仅在事业上讲“奉献”、在工作中讲“实效”,更在服务中讲“亲情”。她始终把服务和奉献放在第一位,坚持管理高标准,服务高效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耐心细致的做好每项工作,办理好每笔业务,解答好相关政策,真正做到了把窗口当家庭、把群众当亲人,在广大群众心中树立了“发改人”的良好形象,群众也高度认可这个“邻家妹子”。 

她对群众热情服务,态度和蔼,从来“不刁难”“不拖延”。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片真情,到过发改窗口办事的群众都有一种舒心的感觉。窗口备有热水、便签、服务指南等,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今天能办的事情,她绝不会拖到明天;一次能解决的事,她绝不会让人家再跑第二趟。有些群众因为途中耽搁,来办事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她一概开启绿色通道,再晚也要把群众的事办完。一天下午,离下班只有2分钟的时候,家住高兴镇高坪村的一位老人急急忙忙来到窗口,要求办理企业项目备案。老人焦急地说:“丫头,我来晚了,出来一趟挺不容易的,帮帮忙嘛。”望着满头大汗的老人,还有老人期盼的眼神,她马上打开已关机的电脑,审查资料,录入数据,打印文件,等办完办完时已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人拿着备案证明,感动不已。

发改窗口每天都要接触各类办事的基层群众,有些群众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对相关政策规定不太熟悉,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咨询的很多问题甚至已经超出了窗口负责管理的范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蒲学君始终保持真诚、热心、敬业的工作作风,对办事群众主动询问,耐心解释,帮助联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即使暂时办不了的,留好电话以后也会给予答复,直到群众满意。虽然时常会收到服务对象的口头夸赞和表扬,但蒲学君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份内应当做的事:“作为政务服务人员,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好是我们的基本职责,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失职。”在她看来,自己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是被服务者,谁不希望得到高效、周到的服务呢?她一直认为,服务的高标准不应只是贴在墙上公示栏里的文字,更应该是时时刻刻装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来办事的群众,她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客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发改部门服务民生的这份温暖情怀,能够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蒋德安)


 


责任编辑:陈九林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