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史为镜淬锋芒,青年逐梦正当时

来源:广安经开区执法与应急局 作者:张雅楠 发布时间:2025-05-20 16:34:01

历史是刻在时光年轮里的印记,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对于肩负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才而言,以史为鉴绝非简单的回望过去,而是在历史的沉淀中萃取智慧、校准方向,让青春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时代光芒。

以史为鉴,当从历史脉络中汲取信仰之力。百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一群青年在黑暗中高擎真理的火炬,用“铁肩担道义”的决绝点燃了民族觉醒的星火。从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青年学子,到长征路上不畏牺牲的年轻战士,历史的书页中处处闪耀着信仰的光芒。青年人才当以先辈为镜,从嘉兴南湖的红船故事里感悟初心,从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事迹中汲取力量,把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信仰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以史为鉴,需在历史经验中锤炼担当之能。历史的长河不仅记载着辉煌,更沉淀着治国理政的智慧与教训。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魄力,启示我们打破陈规方能革新图强;改革开放初期“蛇口开山炮”的轰鸣,彰显着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当下,面对科技“卡脖子”难题、乡村振兴重任,青年人才更应从历史中提炼方法论——像张謇“实业救国”那样勇挑时代重担,如钱学森“回国搞导弹”那般不计个人得失,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锤炼过硬本领。

以史为鉴,要于历史规律中把握时代之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史的演进从不止步于过去,而是在继往开来中孕育新机。从唐宋盛世的开放包容到“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从古代四大发明到如今北斗组网、嫦娥探月,中华文明始终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活力。青年人才当以历史规律为“望远镜”,既要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文化根脉,更要以全球化视野洞察科技革命浪潮,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勇立潮头,让历史经验成为开拓未来的“金钥匙”,在时代的“变局”中开拓属于青年一代的“新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青年人才站在“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当以历史为镜鉴,在追昔抚今中坚定信仰、在鉴往知来中增强本领、在继往开来中把握机遇,让青春的脚步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以“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