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社会和谐,根在心理

来源: 作者:廖中婷 发布时间:2021-10-25 11:49:57

和谐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可否认,这与心理息息相关。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繁重以及亲密关系的缺失,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也急需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目的。

身为眉山市的一个大学生,对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真真切切看到了眉山市和大学校园的尽责。我所见到的学校,刚开学会有心理健康讲座,向大家普及一些相关知识。并且每个班级会设置心理委员,及时观察发现同学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上报给心理咨询老师解决,该制度是很完善的。

不过,除此之外,为从心理上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我还有一些想法如下。

我认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所有人都重视心理问题,有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是有必要的。

最近比较触动我的,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一个外表开朗自信、勤奋友善的学霸,几乎是所有人眼中的“完美形象”,然而当那压抑之下的恶劣本性释放出来,就造成了一对母子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叹惋。而这一切皆是教育的失败,也归根于心理问题。对于这类犯罪事件,很多人激动地呼喊着惩处犯罪分子,以为他们得到了相应的惩罚,轻者坐牢,重者判死,事情就尘埃落定了。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罪恶并没有因此被消灭,每天依然有罪恶不断发生,仍有无数的人在受害!而造成社会许多悲剧的根源,实源于心理。况且当今时代信息的发达,也助长了戾气的传播,据调查,未成年网民中有一半都遭受了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至今造成了许多悲剧,损坏了社会和谐,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施暴者的心理不平衡。太多诸如此类的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引人重视,然而可悲的是,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在现实中往往大多都被忽视。所以我认为,在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心理,我们应该普及心理知识,尽量让所有人都重视心理问题,有能力进行平常的自我调节,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人们的心理健康,我认为社会该为公民提供更自由、少压力的环境。

因为工作的劳累,许多父母疏于教育子女,给予子女关爱,而青少年学习上的重压,也使他们与父母矛盾频发,可信赖的亲密关系渐行渐远,这仅是一例。据国外调查显示,大学里最容易患精神分裂症的学生,也往往是最优秀的学生,这正是源于他们在学习压力下产生的心理压力。而我个人经历过心理状态恶劣的阶段,的确是学习压力最重的阶段,再理性的认知也克服不了情绪的压抑与混乱,那时我也以为自己往后很难摆脱痛苦焦虑,然而当我到了更自由的环境后,情绪基本保持稳定,心理状态良好,因为更有精力投入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及心理的自我调节。所以我认为,一个更自由宽松的良好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相当重要!社会应当为人们提供更自由少压的环境,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社会还应当营造一种互相理解的、更宽容友善的氛围,并普及心理帮助。

我对一则新闻至今印象尤为深刻——甘肃少女被老师猥亵,跳楼自杀,围观的路人纷纷起哄鼓掌,他们目睹了女孩的惨烈死亡后,兴奋未散……这一群“心理病人”,冷漠的反社会人格,不得不让人心凉、惊骇与毛骨悚然。许多受害人的毁灭恰恰不是有罪者造成的,而是身边亲友以及“围观路人”的二次伤害,是整个社会的对宽容、理解与友善的吝啬!至今心理疾病的患者应还在被不少人歧视与隔离,如恋物癖的患者应该更是自我封闭,不敢向他人寻求帮助并且进行治疗……很多人也不理解“不珍惜生命”的人,甚至恶意相向,殊不知他们其实是挣扎未果,最需要的是温暖与关怀,许多人指责他们传播了负能量,但理智来想,他们就该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吗?该下地狱的难道是没有伤害过他人、反而可能只伤害过自己的可怜人吗?因此我想,社会该当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更加宽容理解,并普及心理帮助,在关怀限于困境的人同时,也要去唤醒冷漠之人的同理心,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友善。

从长远来看,也有必要转变社会的教育观,让大众眼中的成功,不再是金钱名利的丰收,而是人格的健全。

人类幸福感的来源,大部分在于他人,因为有他人的肯定认同,人才更能够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意义。当下社会,绝大多数家长眼里成功的教育,依然是让孩子能争“C位”、赚大钱,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我认为,尽管表面上出彩出众,心灵的匮乏也会导致人精神的空虚与痛苦。成功的教育,不应是一味追求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而是能成为一个可以实现自身独立、同时内心温柔乐观、真诚善良的人,有担当有勇气,这才应是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回望眉山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由衷地为此喜悦。近年来,该项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市内贯彻了线上与线下的心理服务,培养了很多相关人才,为社会长远的安全和谐做出了贡献,相信随着心理服务的逐渐普及,它将会欣欣向荣,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活力。

社会和谐,根在心理。我深切地期望着,有朝一日,心理能够得到所有人的重视,社会也能够为人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的社会将迎来高度的和谐友善,爱与自由飞翔在万里长空,永不泯灭。

(廖中婷)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