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警徽,芳华铸就的金色——记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孟俊蓉

来源:雅安市公安局 作者:李靖 魏楠 发布时间:2024-03-14 16:06:11

孟俊蓉,一个平凡的女性,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安民警,在她身上有着许多的“标签”。“四川省巾帼建功标兵”“四川好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四川省公安厅基层基础工作先进个人、信息采集能手”“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虽然她对这些荣誉面前虚怀若谷,宠辱不惊。但这些荣誉的“标签”,都是在她一生为之奋斗的公安基层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与泪水浇灌,谱写出青春最美的芳华。

1710403600493.jpg

传承

“一生择一事,一事忠一生。”在从小的耳闻目染下,从警,孟俊蓉算是女承父业。

孟父,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公安,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为了公安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孟俊蓉的父亲做到了,一个老公安铮铮铁骨,誓言掷地有声。

在少女花季的年龄,本该打扮得花枝招展,小鸟依人的模样。可孟俊蓉却身着作训服,顶着烈日与风雨,把花季最美的青春挥洒在警校训练场中。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法律训练、心理训练、语言训练、管理训练以及反恐防爆等特殊科目。“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一个小姑娘在这艰苦苛刻的训练中哪有不哭的哦!背地里孟俊蓉也悄悄地掉过泪,但擦干眼泪后她却义无反顾笃定的走向训练场。在无数次跌倒中站立,无数次摔打中进步,就这样对自己的狠一点,再狠一点,千锤百炼中锻打、淬火,成为一块好钢。风雨后总有那道最美的彩虹。最终,孟俊蓉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枪,呈现出她那英姿飒爽刚毅的模样。

执着

1995年孟俊蓉从警校毕业,在芦山公安局刑警队开始了她的警察生涯。

刑警队,一个充实着男子汉荷尔蒙的地方。孟俊蓉作为一个女同志却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泼辣肯干的工作作风让众多男同事刮目相看,背地里都暗暗伸出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对她钦佩不已。

孟俊蓉在刑警队不仅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待工作中的案子更是有股子执拗钻劲与狠劲,抓住一点线索就不放手。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她经历的许多大案、要案、悬案,最终被成功告破。

2001年9月21号,芦山县思延乡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刑事案件,一个年仅16岁的花季少女身中数十刀被人残忍地杀害。接到报案后,孟俊蓉与同事们迅速出警达到案发现场。案发现场一片狼藉,破坏的极其严重,虽有心理准备,但被害人的惨状与罪犯的凶残还是不禁让人毛骨悚然。在对被破坏的案发现场勘查后提取到一些足迹、烟头、毛发等痕迹,并在被害人身上提取到一份第三者DNA样本。

孟俊蓉与同事们不分昼夜全身心的扑在案子上,反复的勘察、调研、比对、分析、走访,想早日将凶手绳之以法,为受害者沉冤昭雪。可天不遂人愿,因犯罪现场被严重破坏,以及当时DNA比对的刑侦手段相对落后,案件迟迟没有进展。

后来,因工作原因孟俊蓉调离刑警队去思延乡派出所担任所长,但这个悬而未决的案件在她心里如鲠在喉。几年间,她从未放弃查找凶手,并一直将被害人的照片放在贴身的包里,时刻警醒自己一定要抓住凶手为被害人沉冤昭雪。

功夫不负有心人。孟俊蓉锲而不舍的多方走访,收集案件的蛛丝马迹,并将这些证据的碎片仔细的拼接、串联。随着公安系统DNA比对刑侦技术的提高,她永不放弃的执着终于得到了回报。九年间,通过采集上万份DNA样本比对后,结合多年来苦心收集的证据,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经审讯,犯罪嫌疑人逐一交代了整个犯罪过程。至此,历时九年凶案最终告破,罪犯也得到了法律的严惩。

那一天,孟俊蓉带上判决书独自来到被害女孩的坟前,与照片一起焚烧,以此告慰被害人的在天之灵。

心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孟俊蓉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中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朴实诺言。

在思延乡当所长时,她长期带领全所民警下沉到基层,在各个厂矿企业、乡村组户、单位、学校建立点线面结合、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做化解矛盾的工作,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突发事件。这些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实地感受到思延派出所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安机关带来的温暖,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充分展示了芦山公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风采。

在芦阳派出所任所长时,恰逢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作为震中县城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长,她用羸弱的肩膀挺起了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脊梁。在自家住房严重受损、无法照顾亲人的情况下,她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指挥果断、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公安基层指战员的责任。

东小巷居民楼房里,冒着强烈的余震,她将被困在屋里的一位80多岁老人背到安全区域;北街防疫站旁的3层楼房内,一对老年夫妇因行动不便被困屋内,她带领民警就地取材做了一个简易担架,将两位老人救了出去……

地震当天,孟俊蓉带领民辅警在芦山县城快速搭建了十九个帐篷警务室。十九个帐篷警务室在一片瓦砾的灾区,像矗立了十九座为民保驾护航的灯塔。在芦阳派出所民警的努力下共救出遇险被困群众20余名,疏散群众3000余名,抢救财物价值40余万元,帮助安置受灾群众120余户、300余名。

孟俊蓉根据安置点的基本情况和救灾物资接收点、发放点的情况,将警力科学地配置到各个点位。安排部署警力,巡查灾民安置点秩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收集上报情报信息……她就像一台永不停顿的“永动机”,地震后一周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震后,更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又潮又湿的帐篷派出所一干就是三年。按她自己的话说:“自己的工作要无愧于头上的警徽,对得起养育我的正遭受着灾难的父老乡亲。”

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孟俊蓉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在老百姓心中矗立起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不朽的丰碑。

1710403634059.jpg

芳华

孟俊蓉从警近三十年,两鬓的青丝已起霜花。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她此生无憾,将生命中最美的芳华献给了全身心热爱的警察事业。如果说要有遗憾,那就是对女儿与父亲的愧疚吧!

谈到女儿时,孟俊蓉的眼圈红了。“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她没给女儿打过一个电话、没发过一条信息。刚上初中的女儿不理解,总是以为妈妈不爱她了,母女间因此产生了隔阂,并慢慢地对她疏远。直到女儿长大了,才真正理解了作为警察母亲的不易。

因为工作繁忙,孟俊蓉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即便在父亲患病最后的日子也不能床前尽孝,虽然父亲的理解与包容给了她些许的宽慰,但在她内心还是无尽的内疚。

“自古忠孝本就难两全,我既然选择扎根在基层,辖区群众就是我的父母或子女,就必须要为辖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说这话时,孟俊蓉的眼角湿润了。

1710403663659.jpg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孟俊蓉牢记了群众工作的“三个第一”,即: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孟俊蓉现在本可以在局里选择安逸轻松的岗位,可她始终扎根在基层,在警务室里为新来同志“带一路,送一程。”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三十年来从警的经验倾囊相授。

孟俊蓉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她始终牢记职责,在打击犯罪,惩恶扬善中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她头顶的警徽在她无悔的芳华中熠熠生辉,耀眼夺目。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