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投身护理事业,相继在内科、骨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工作,历经29载的磨砺,秉承南丁格尔“提灯女神”的匠心与仁爱,心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保持对学习成长的追求,从一名青涩的护士,逐渐成长为护理小组长、专业组长、护理组负责人,于2010年肩负起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重任,于2017年协助科主任,积极筹建东区重症医学科(ICU),让科室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带领出了一支能打胜仗,能挑重担的重症护理团队。她就是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拥丰富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能熟练,专业能力突出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显辉。
这里,有呼吸机嘶、嘶的通气声;这里,有监护仪嘀、嘀的心跳声;这里,更有关心呵护、不断点燃生命希望的天使。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节奏,交织成患者生命希望的乐章。这里是内江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病房。
一大早,护士长王显辉就和往常一样开始穿梭在病床间,她细致关注着每一名患者,贴近病人,关注需求,解决困难。“李大爷,您不用担心,手术很顺利,您安心休息,我们一直在您身边”“刘婆婆,我知道您现在插了管说不了话有点难受,使用呼吸机是为了让您的肺得到休息,您不用担心,我们一起努力,等病情好些了,撤除了管子您就可以和以前一样正常说话了。”她用亲切的笑容,耐心的安抚,让遭遇疾病痛苦的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仁心守护,铸就生命防线“金标准”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最为繁重的科室,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与安全。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她深知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始终把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她构建科室一级质控体系,明确重点质控目标,加强人员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为患者铸就生命防线的“金标准”。她深知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再完美,没有落实等于空谈”,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是关键,每日查房检查危重症患者护理落实情况,排查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下级护士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晚临睡前,她会认真复盘当日工作,梳理每个患者的护理重点,编辑成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文档,发到科室护理群里,让每一名当班的护士都能充分掌握自己当日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同时也提前排查了各项安全隐患,确保了患者安全。
精益创新,锻造护理技术“硬实力’
重症医学科(ICU)作为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核心阵地,其技术前沿性和日新月异的特点,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她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护理新技术,创新开展了“徒手盲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技术”大大减轻了患者安置十二指肠空肠营养管的痛苦;创新开展了“自体动静脉内瘘套管留置穿刺技术”解决了长期透析患者无法使用内瘘进行CRRT治疗的难题;通过培训让科室所有护士逐步掌握了“动脉导管留置技术”“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技术”;配合医生大力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快速、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她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作为课题负责人结题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开展了市级新技术1项,院级新技术2项,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促进了科室护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受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邀请,在省级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5次专题讲座,发表核心论著1篇、论文5篇,扩大了医院及科室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力。
温情润泽,谱写人文护理“暖心曲”
作为护士长,又是一名老党员,工作29年以来,她一直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人文专业的护理。为不能言语的患者制作非语言交流小卡片,为CRRT病人暖心提供电热毯,为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床上洗头、理发、修剪指甲服务,为受伤的小朋友制作爱心鼓励小卡片,为住院的患者送上生日祝福等等。
她理解患者、体谅家属,换位思考,主动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心中的担心和疑虑,让患者及家属在遭遇疾病痛苦和亲人生病的煎熬时,倍感温暖。她说:“患者及家属心里都有一杆秤,我们的每一分真心付出,换来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感谢和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在她的带领下,科室护患关系融洽,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多次收到患者及家属送来的感谢锦旗和感谢信。
29年风雨兼程,她用专业诠释了“生命哨兵”的坚守,她用诚挚的爱心,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践行一位护理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带领优秀的重症护理团队,以人文之光温暖着患者,为危重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