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郭健宇:扎根基层法治实践 淬炼新时代法治信仰

来源:焦作市人大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16:15:30

近日,北京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国际部副主任委员郭健宇深入基层参与法治实践,通过参与社区纠纷调解、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具体工作,将法律理论与基层治理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展现了新时代法律工作者的担当与成长。

image.png

此次基层实践中,郭健宇跟随“法治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课题组”走访多地,在社区车辆刮蹭纠纷调解中,见证了综治中心依托“一站式”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严格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开展工作。该过程既坚守法律底线,又注重修复邻里关系,最终实现“法理、事理、情理”统一,让他深切感受到法治实践中温度与力度的平衡,也看到从个案解决到总结“一类纠纷调解规范”的基层法治推进路径。

在具体实务中,郭健宇系统学习《信访工作条例》“三个不予受理”、“两个不再受理”原则,协助整理涉法涉诉案件卷宗时,观察到基层调解组织严格遵循“诉访分离”原则,将可诉讼事项引导至司法渠道,深刻理解了“程序合法是结论可信的前提”这一法治思维在基层的落地实践。

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更让其深受启发。在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农民工工资纠纷时,工作人员既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企业义务,又实地调查劳务市场价格、协调双方协商调整工时费标准,最终促成调解。这种“以法理为骨、以情理为翼”的实践智慧,让郭健宇直观感受到法律条文在基层并非冰冷文字,而是能灵活融入生活的治理工具。

实践中,郭健宇积极发挥专业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参与劳动争议调解时,他协助制作的“讯问笔录模板”获认可,实现课堂知识向实践工具的转化;跟随调解员走访行政村时,他用方言讲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将“法条”转化为群众易懂的“家常话”,完成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的实践跨越。

此次实践也让郭健宇对法治教育与基层实践的结合有了深刻认知。他参与的“法律明白人”培训,与江苏大学“学院派”调解团队的“三员”机制(信息搜集员、宣传员、调解员)相呼应,共同助力基层信访矛盾化解。他表示,唯有以脚步丈量土地、以真心倾听诉求,法治信仰才能在一次次实践中愈发坚定。

从社区纠纷调解到农民工权益保障,从法条应用到情理调和,基层法治实践成为郭健宇感知法治精神的鲜活载体。作为新时代法律人,他认为,唯有坚守法治初心、扎根基层土壤,才能让法律在实践中焕发温度与力量,而青春脚步与法治进程的同频共振,正是新时代法律人书写法治篇章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