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初心引领使命 忠诚添辉警盾

——记眉山市拘留所四级高级警长刘大庆封闭执勤战疫情
来源:眉山市拘留所 作者:魏宏军 发布时间:2022-04-01 14:13:20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新冠疫情多发频发,防控形式复杂严峻。眉山市拘留所立即启动封闭式执勤模式,党支部堡垒作用凸显,党员同志发挥先锋作用,冲锋在前、奉献在先,全体民辅警认真履职尽责、守土负责,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疫情“零感染”、安全“零事故”、队伍“零减员”目标,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团体和个人,刘大庆同志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之一。

刘大庆,男,中共党员,1983年11 月参加工作,现年57岁,从事公安监管工作已有20多年,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多次被公安部和省市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

 图片1.png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关键时必是先行者

刘大庆同志始终把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锤炼放在第一位,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强化政治理论和监管业务知识的学习,带头遵规守纪、带头作表率、带头当先锋。自此轮监所疫情防控封闭式执勤工作启动以来,刘大庆同志主动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志愿参加第一轮封闭式执勤,认真做好所负责的每一件工作;团结、引领和带动了身边的每一位同志共同去应对处置严谨、枯燥的监所疫情防控。刘大庆常说:“监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民警,一定要带头冲锋在前,团结和带领年轻同志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和监所绝对安全!”。刘大庆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精神在眉山公安监管的践行者和体现者。他无愧于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民警。

履职必尽责,守土必担当,大事件尽显纯本色

为充分做好此次监所疫情整体防控工作,整合监管场所警力,刘大庆调整到市看守所工作。该同志出生行伍,曾是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后来戎装换警服,但其初心从未改变,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面对困急苦是其一贯的优点。从军队绿到公安蓝,从拘留所到看守所,从监巡岗到管教岗,无论岗位怎样变动,他总是抱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守在一线,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当下,刘大庆同志不因既没有看守所工作经验又接近退休年龄,而苦恼或甩手不干,反倒是从一开始领受支援看守所命令后,利用集中隔离的时间认真学习《看守所条例》《看守所执法细则》和看守所执法执勤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虚心向看守所的领导和同志们请教各种疑难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岗位任职需要。秉持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在监巡岗,他严谨执行工作制度,按照“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要求打卡,密切注视监区动态,及时向所领导、管教、提押提讯、后勤等通报巡视动态信息,处置各类突发警情,有效维护了监区的良好秩序;在管教岗,他认真规范执法,善于思考、勤于总结,适时开展谈心谈话,精准掌握在押人员心理动态,针对性落实疫情期间心理干预工作,确保了管理对象心态平稳、遵守监规。封闭执勤期间,刘大庆同志“看得出来”的“能见”、“冲得出来”的“能力”、“豁得出来”的“能为”,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老民警”意识,彰显了忠诚干净的政治本色、担当尽责的敬业本色。

图片2.png 

忠诚筑警魂,舍己为民,砥砺初心做好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时期,公安队伍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人民警察牢记宗旨使命,忠诚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甘于牺牲奉献,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刘大庆同志就是这样的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中的一份子。他虽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家中尚有三位年迈的老人,尤其是父亲年岁已高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症需要24小时有人照顾。在接到所上封闭执勤的警令后,他不推诿、不拖沓,委托在眉山中学执教且患有严重眼疾的妻子照顾好家中老人,并把家中其他事务安排妥帖后,第一时间踏上返回单位执勤的行程,提前到达工作岗位。本该在一周前由刘大庆陪同妻子赴重庆就医,却因当地出现疫情而取消计划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家中重担。执勤期间,刘大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外出走失,他首先稳定住自己的焦急心理,然后在电话中告诉妻子,自己作为人民警察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封闭隔离执勤下如果外出,前功毁于一旦,给单位造成相当的损失。于是他一边安抚妻子的不安,一边同妻子一起发动亲戚朋友共同努力寻找,经过半天的艰辛找寻,终于将老人安全接回家中。刘大庆同志以忠诚履责尽职、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成为了监所年轻民辅警们身边看得见的模范和榜样,用满腔热血书写了人民警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的眉山公安监管篇章。

(魏宏军)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