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陈建庭长:忠诚担当为正义 服务基层践初心

来源:资中县人民法院 作者:谢夕丹 发布时间:2022-05-14 07:55:31

他扎根基层37年,坚持党建引领,拓展“三联三促三化”基层治理模式,发挥法庭化解基层矛盾的“触手”功能,彰显了“小法庭大服务”的责任担当,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荣获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庭审标兵等表彰表扬,他就是现年56岁、现任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法院银山人民法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陈建。

陈建.jpg

以陈建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解忧》被评为“平安四川微电影优秀作品”,《小镇“犟”法官》专题片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天府先锋》、内江广播电视台《甜城先锋》播出。


不忘初心,勤学实干,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1985年10月,陈建通过招聘考试成为了资中县法院新桥人民法庭的一名书记员。到法庭工作以后,他一边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学习,相继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文凭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一边汲取前辈们的办案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很快成为了庭里的骨干,协助办理了多起疑难复杂的案件。

1994年,陈建调到银山人民法庭工作,承办法庭辖区的一审民事案件。2016年11月,陈建通过考试成为资中县法院第一批员额法官,年平均办案近300件。

多年来扎根基层办案,陈建面对的大多案件是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债务纠纷等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深知这些小事却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他常说:“法官就像是基层社会矛盾的回收员,老百姓来找法官要个说法,解决好了,群众的满意多了,矛盾就少了,社会也就稳定了。”

图一.jpg

陈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让自己的工作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审理一起劳务者受害赔偿纠纷案件时,所有人都认为该案调解成功率为零,但他始终不放弃,多次主动上门、长时间反复做工作,最终以40万元赔偿金达成协议,使原本恶语相向的双方握手言和。

图二.jpg

在审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时,他依法将女儿的抚养权判给了母亲,在回访跟踪案件时,他发现随母亲生活并非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他反复与双方当事人沟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将抚养权变更给了父亲,让孩子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办理一起5名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案件中,陈建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最终让几名子女主动承担起了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真正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图三.jpg

陈建关注群众情感,读懂群众情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他在释法明理间传递司法温暖,让法律的脉动注入情感的血液,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牢记使命,务实为民,做基层治理的“探路者”

“考虑到有的群众受了委屈但不知道到找谁主持公道,有的当事人到法庭诉讼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多种客观情况,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党建与审判实践、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陈建一直在基层党建的路上奋力前行。

2012年,陈建被选举为银山人民法庭党支部书记;2016年,又被选举为资中县法院机关党委委员。他坚持以党建引领法庭工作,积极探索司法体制改革下人民法庭党建发展路径,围绕中心工作,延伸审判职能,探索建立了“1141”(“一室、一庭、四点、一基地”)党建服务品牌。

图四.jpg

一室”,即成立陈建调解工作室,形成适时沟通、换位思考、情感碰撞、发动全员、持续用力、冷静处理、后续跟踪“28字调解法”,努力定纷止争。

一庭”,即成立巡回审判庭,实行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裁判,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

四点”,即设置远程诉讼服务点、司法调解工作联系点、法官便民服务点、基层治理结对联系点,构建多触点、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一基地”,即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基地,陈建担任法治副校长,多次送法进校园、普法护成长,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陈建不断拓展“1141”党建服务品牌,坚持“小法庭大服务”,创新“三联三促三化”基层治理方法,与社区组织、村级组织、调解组织联动,促进平安建设、依法治理、园区建设,主动化解遗留问题、及时化解突出问题、参与化解环保问题。

图五.jpg

银山法庭“1141”党建服务品牌被省法院以简报形式刊发全省法院,受到省市法院和市县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三联三促三化”基层治理方法也受到市县有关部门高度评价。2021年,银山人民法庭被选树为全市第一批“枫桥式”基层单位。


忠诚担当,忘我奉献,做俯首司法的“老黄牛”

陈建的法官助理曾经评价陈建:我有时候很不理解陈庭长,也很纳闷,为什么在陈庭长的日历中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这么多年来,他的心中好像只有工作。”

多年来,为了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陈建常常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地奔波于田间地头、村坝院落,利用夜间、周末和节假日开展巡回办案,做调解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长年累月的辛苦和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使陈建患上了多种严重疾病,但他带病坚持工作,始终坚守在审判一线,常常忙得连去医院的时间都没有,头痛难忍时就服用随身携带的止疼药,稍有缓解又投入工作中。

有人问及他为什么这么拼,他总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对工作的热情不会因病痛而退减。”

图六.jpg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也是陈建的座右铭。37年来,他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司法使命,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业操守认真办理每一个案件,用务实担当、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庄重承诺。(谢夕丹)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