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疫”线守“舱”人:以生命守护生命

来源: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01 17:46:51

一个人的逆行是勇敢,一群人的无畏就是担当,就是使命。甜城遭遇如此大规模的病毒侵袭,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第一次。一艘托起生命的方舟要如何突围病毒驶向希望,背后是一群人“以生命守护生命”的付出和探索。自内江本地疫情爆发后,9月11日,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批医务人员进驻托管的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9月30日是他们在舱战斗的第20天,笔者走进综合组、重症抢救转运组、核酸组及护理组,领略他们的故事。

 

综合组: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忙

“不好意思,现在才回你的消息,一直处理事情到现在。”21:10,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医疗组组长、感染科主任陈炘回复了笔者的消息,此时的他刚刚安抚完舱内患者,“现在是方舱后期工作,大家都想回家去,所以个别患者有些情绪。”再见陈炘回复消息已是24:00、01:00,断断续续的,而这并不是他的个人“状态”,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忙。

守舱人1.jpg

核对患者,评估是否能够入舱;询问患者病史,书写入院记录;填写和上报传染病卡;给舱内全体医生排班,安排各岗位人员……这是医院综合组的大致内容,但实际工作远超出这些。

入舱的前3-4天可以说是医院的攻坚期,工作多而杂,内部流程、外部流程都存在着较多“堵点”,比如,社区应该把什么样的患者送到医院,医院又怎样和社区对接?这些问题没有理顺,核对患者,评估患者便会花费掉大量时间,这对于当时仅有的16个医疗人员来说,不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哪里有“堵点”就疏通哪里。一项项工作,一节节流程,不停地沟通,不断地协调,“前期一天只能休息一两个小时,忙的时候连续30个小时不曾休息,大家都是这样。”但随着流程的理顺,医疗队伍的壮大,医院工作逐渐变得顺利,运行也慢慢步入正轨。

“从一开始的超时,到现在的5分钟内就可以搞定,这是我们综合组算比较有成效的一件事。”填写和上报传染病卡是新冠疫情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陈炘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它,也是每个综合组成员“一直紧绷的一根弦”,因为它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要求在患者入舱15分钟内报送。“这就非常考验医生和护士的配合度,比如,护士安床不与医生沟通,那么这15分钟很快就会过去,但现在我们有了固定的模式和流程,不仅舱内工作人员配合默契,还与院外的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报送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果问在方舱工作,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其实,在这里工作,就是一个困难。因为它处在新冠疫情的暴风眼中心。但在这里也给了综合组很多感动,医院领导坐镇指挥,给予舱内工作人员关怀与保护;舱内绝大多数患者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包容,对抗疫工作的大力支持;当然,还有一群并肩作战的伙伴,从最开始的16名壮大到33人,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每个人都在无私地付出。

 

重症抢救转运组:用团结架起生命的抢救之桥

“廖组长,xx床患者突发腹痛、意识障碍……”9月18日19:47,舱内值班医生汇报一重点关注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了解病情后,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重症抢救转运组组长、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廖锐立即通知组内人员进行入舱,做好抢救和转运准备工作,同时联系市级专家组进行病情汇报;19:57,组内医生穿戴好防护用品进舱处置;20:04,转运车辆到达亚定点医院舱区大门,患者被安全转运至定点医院继续救治。

这支由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及抢救危重症患者经验的高年资医生组成的重症抢救转运组每天不仅要和病毒抗争,更要与时间赛跑。

守舱人2.jpg

“如何能够在及时了解病情、保障患者安全,保证零死亡的前提下,做到零感染。”这是整个亚定点医院的目标,也是重症抢救转运组的目标,当然也是该组压力所在。为保障舱内患者的生命健康,组内群策群力,结合亚定点医院情况,规范制定各种流程,并“定制”了一套属于重症抢救组的“机制”——加大舱外医生的电话问询和微信群沟通。即在前一天晚上,组长梳理好舱内重点关注人群的名单(包括60岁以上的患者、诊断普通型的患者、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第二天查房时的注意事项,在第二天一早打印出来,交给入舱的医生带入舱区。按照名单查房,入舱医生对有注意事项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查房询问。查房结束后,在名单上备注患者情况及舱外医生需注意的事项,拍照传出舱区外。

舱区外的医生,对所管理的病人进行电话询问,沟通,解答问题,同时关注护理记录、生命体征、各种检查及预警指标,针对性地下达医嘱。并建立普通型患者微信群,在群里面转发新冠肺炎科普文章,解答患者的疑问,安抚患者情绪,针对微信群里面患者反映的突发症状进行处理。对有病情加重或有发生重症倾向的患者,上报内江市新冠市级专家组,协调转运工作。同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通过网络会议方式,讨论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流程。

“我们的工作有分工,我们的工作又没有分工,哪里有困难缺人手,说一声就有人过来帮忙,无论是不是在自己的工作分工内。”舱区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没有退缩与怨言,相互帮助。在大家的并肩作战下,重症抢救转运组共安全转运患者20人,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2个月,用团结架起这座生命的抢救之桥。

 

核酸组:把好各项指标关

“医院托管的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可能马上要启用,你愿意去支援吗?”“愿意!”铿锵有力的两个字,表达了核酸组组长、消化内科副主任张方宇的决心。

守舱人3.jpg

9月12日,张方宇成为了第一批进入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之一。核酸组只有两名队员,“人是够了,但我们的工作总的说来就是比较繁琐。”核酸组主要负责患者前期核酸结果整理、对比,开医嘱,并确定患者核酸采集时间以及每天接受核酸采集的人员等。组内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人负责核酸结果数据整理和对比,另一人将会对数据进行再一次复核,并开具核酸检测医嘱。

核酸结果整理对比数据量大,每天都有400个左右,且类别很多,工作起来并不轻松,常常要在电脑面前聚精会神坐上好几个小时,有时候眼睛已经看来重影了,随便揉一揉,又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若发现数据异常还要立马进行反馈。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下来,腰酸背痛是常事,眼前仿佛有一个又一个圆圈圈在晃动,脑子里全是核酸结果。“工作越繁琐就要越仔细,就越不能出差错”,张方宇说道,除了对比工作外,开具医嘱同样也需要细心和耐心,如果不小心将医嘱开错,患者的病情将被延误,也会耽误患者的出院时机。为了减少失误的发生,核酸组宁愿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在仔细再三复核后,才开具医嘱。

核酸组除了和“数据”打交道外,也免不了和“人”打交道。“有些患者对核酸结果有疑问,或者结果异常,我们都会进行沟通”,张方宇说,每天沟通电话少则10多个,多的时候达八九十个,大多数都是对结果有疑问的电话,印象中最长的通话时间有20多分钟,对于患者的问题,核酸组从来都是耐心解答。

平凡的岗位,发挥了不平凡的作用。核算组的工作看似不那么复杂,但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为患者病情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也是患者出院的重要指标之一。“希望我们对比的数据越来越少,这就证明胜利离我们越来越近”张方宇满怀希望。

 

护理组:想尽办法做好患者的保障工作

“观察病情、采集核酸、保障生活物资、安抚患者情绪……”这就是内江市级亚定点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护理组人员的工作常态,在防护服下坚定的是一颗想要守护家乡的心。

“护理组有一半多的人是从成都支援回来的,完成隔离后,大家义无反顾继续战斗”,护理组组长、产科副护士长朱雪梅说,“9.08”内江本土疫情发生后,市一医院在成都支援的核酸采样支援队紧急撤回,9月12日,隔离期结束,39人就在规定时间与院本部选派的11名护理人员集结完毕,到达市级亚定点医院开展护理工作。随着社会面确诊阳性人员的增加,收治人员也逐渐增多,医院增派人手后,目前护理组共有68名“战士”战斗在老百姓称的“体育馆方舱”。

守舱人4.jpg

9月13日,大批量患者入舱时,护理组迎来了第一个考验,“如何妥善管理好这些患者呢?”“有限的护理人员在舱内应该如何运转呢?”护理组经过缜密的考量后,将护理人员分成6个小组,采取协助组的模式,让组与组之间相互支援成为了常态化。“一线岗位再苦再累,风险再大,护理组的人员都毫无怨言。”朱雪梅说,自己时刻都被他们感动,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所有组员无条件服从安排,大家团结友爱,并肩作战,与病毒短兵相接,将困难逐个消灭。

“XX号床的婆婆要把口罩戴好哈!”“大哥不要随意乱走动哦!”……“小蜜蜂”里不断传出护理大白提示的声音。为了避免院感事件的发生,按照要求,需减少舱内护理人员与近距离交谈,但不近距离又如何获取患者需求宣教、解决患者困难呢?组内开始集思广益,在不断摸索中,也终于找到了妥善办法:建立患者需求本、建立患者沟通群、张贴宣教海报、利用扩音器进行提醒。护理组还创新开展了舱内“一老一小”责任制管理,将老年人和小朋友观察检测工作压实到人,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和平时代,她们是白衣天使;疫情当前,她们是白衣战士。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在默默付出;没有畏惧退缩,只是逆行出征。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守护者他们爱的这座城市。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