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散文】贾璋岷:又到人间四月天

来源: 作者: 贾璋岷 发布时间:2022-04-21 15:13:30

颁奖1.jpg

春风骀荡的日子,在川南纳溪,我出席了一家高品位刊物《格调》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主席台上的大屏幕滚动播出获奖名单,有一件获奖作品,题目叫《田湾河的水》,作者是乔德春。每滚动一次,我的眼睛就湿润一回。

颁奖2.jpg

本来,他该上台领奖,上台畅谈创作体会并发表获奖感言。可是,上台领奖的作家行列里,没有他。

他不会来了。而且,永远来不了。

大地回春日,依稀故友来。

很多年前的一个4月,那时,我在一家报纸担任部主任,圈删着案头的稿件,忙得焦头烂额。一位中年人来了。他笑容可掬,一脸和气,把一份稿件双手递上,希望刊登并指教。稿件毫无悬念地刊登了。于是,我们就认识了。他叫乔德春,刚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司法厅,那是他到新岗位前第一次撰写的新闻稿件。

那一天,院外的七里香已经牵出柔曼沃若的枝条,性急的小花,探头探脑地吐出星星点点的白色。

很快,他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辅佐了两任厅长。中间,我们打过无数次交道,来往的稿件更多。后来,我担任总编辑,工作交道不绝如缕,再后来,报社管理体制调整,从省委政法委转到报业集团,但我们仍然保持着联系,经常捧读他的作品。在某个阶段,我终于忍不住说,建议你不要写新闻,文笔可惜了,多写文学作品,而且,我看得出,你自己说你写公文可以,写新闻和其他文字都是新手,这是不对的,你肯定是文章高手。他还是一脸温和的微笑。

一日,在茶楼上,我们深谈了一次。这回,他带来整整一包刊物,几分神秘地摊给我看,尽是些“南亚军事瞭望”之类,还有内刊。我这才知道,他早年服务军营,从事情报工作,研究邻国的战略动态,写了好多内部或公开发表的文章。那一天,我们居然没谈什么新闻写作,就是谈“节克朗”“麦克马洪”。我也才知道,本来,有机会到北京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放弃了。

从军旅情报写作,到行政机关与各种公文打交道,这是他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不甘心写作程序化的公文,到热心新闻写作,特别是通讯报告文学写作,这是他尝试第二次转身。

也许,我的建议他作了参考。年后,他送来一叠书稿,我记得叫“律师史话”,是和一位副厅长合著的。我答应,我认真拜读,报纸可以连载。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我的报纸从政法界划归出来,创收经营任务太重,与业内外文友的交往少了些,始而短信,继而微信问候倒多起来。断断续续知道了,他从省厅去了市局,仍是办公室主任;后来,调回省劳动教养管理局任副职,再后来因为劳教制度的改革,劳教局转型为戒毒管理局,他在这里任调研员,2014年退休。那时,他是三级警监警衔。

纠正一个误传,一些朋友纪念他的文章,称他是原任省监狱局的局长或副局长,不确。

我们一直是文友,面谈的机会少,就手机上拇指谈。我知道了,他在省散文学会任职,他还在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任职,写了好多散文和法治类通讯和报告文学;他创办了《天府影视》《大洋文艺》等微刊,写了好多影视作品和评论,很有凝聚力。包括我原来所在报纸的优秀记者作家,都是这些平台的签约作家。

这还不算,我一直知道,他在写电视连续剧剧本,套写有关监狱的长篇小说,叫《特殊的爱给特殊的你》。

坦率地讲,这个题材太敏感,法制的具象化,把握不准,容易得罪方方面面。

在退休前后,德春成为了一名卓有成效的作家和文学社团组织者,再一次华丽转身。

他业余专注写作多年,小说,诗歌、散文、剧本、评论和影视作品,早已著作成列了,在业界大有影响。他的成就,不是一般写作者所能企及的。

这一次,我已经从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岗位上,转到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来,同时,1990年代我参与创建的四川省记者文学研究会,在会长不离不弃的坚持下,随着文艺的振兴,走出低潮,也转型为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随后,又与由素质高品质好的班子牵头,并团结着众多优秀作家的四川省散文联谊会“双江合流”了。从此后,我们相约,可以在一起畅谈文艺,畅谈法治文化。

刚刚出版,喷着油墨香,德春把他的长达40万字的长篇小说,谦虚而郑重地送给我,恳切地希望我写一个评论或约一次记者专访,并在他热爱的一家报纸上发表。

我觉得他的“恳切”太谦虚,那是我的荣幸。

那也是一个莺飞草长的4月。

他的小说,名字已经改为《女监四月天》。

女监四月天.jpg

我们在春天相识相知。4月是花开的季节,也是他收获的季节。

4月,是朝气蓬勃的季节。眼下这个4月,却成了伤感的季节。

早春细雨霏微的夜晚,他突然发病,那病名,十分生疏,“主动脉夹层”。十几个小时的抢救,回天无力,和着春天的脚步,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女监四月天》还摆在案头,写“四月天”的人,走了。

他一直想把这部小说的故事与人物,以电视剧的形式,传播地更广更远。德春作了不懈努力,甚至,经费有了,剧本成了,还投入前期拍摄。据说,出现的大量镜头中,因为监狱警察服饰上的配饰,某个细节不合规范,要“抠图”弥补,花费将很大。这事,就搁浅在那里。

剧本还在,小说还在。倾注德春多年心血的长篇小说《女监四月天》,大家公认是近年优秀的法治题材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在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大力支持下,终于付梓的作品。促进会多次召集政法界人士讨论,在会长杨舒程等一班人的倡导下,在刊物网站公号上大力宣传,书籍走进社区,走进高墙,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和高度评价。

它自然成了法治文化研究会的创作成就的旗帜之一。

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四川法治文学奖”正好应运而生,每两年一届,吸引了省内外数百名作家参加评选。《女监四月天》获得首届小说报告文学类一等奖。

写作春天的乔德春,心中有一片春天,而且,他用自己的笔和键盘,把这个春天挥洒出来,淋漓尽致。

人间四月,春满大地,这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的。高墙岁月,透过监狱民警与高墙内囚犯的生活与领悟,可以解读它的神秘陌生,更何况这是高墙下一群特殊的女性。时间与空间,在乔德春的笔下汇合,他用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讲述独特曲折的生动故事。女警、女囚,还有大墙外更广阔的与这些女警、女囚有各种爱恨情仇的各色人物,跃然纸上。一座现代女子监狱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圈层地展现出来。

夜静灯前,忍不住查阅当时参加评奖时的资料。这些申报与评语,完整保存在电脑文档中:小说共40万字,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着重描写了女子监狱内女狱警与女囚犯这两类不同性质、不同经历的群体的矛盾和暗斗,揭示了监狱内改造和反改造的复杂性;中卷侧重描写了女性犯罪的社会根源、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揭示了监狱内教育改造工作的艰巨性;下卷重点描写了通过艰难曲折的教育改造工作,监狱内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揭示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必然性。作者用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明确的主题,题材的独特,完整的结构,跌宕起伏的情节,情感的曲折婉转,全方位、深层次解密中国女子监狱的生活形态。

几年后追忆,再次梳理德春的思路与追求,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回望。

作者心里充满阳光,不止三米;新型监狱更是充满阳光,而且明媚一片。一部小说,体现了作者的深情与匠心。小说以四川某女子监狱为背景,这家监狱,他说是“养牛河”,而对四川监狱布局与称谓熟悉的,大概都知道是指那一家。它描写了以基层监区长凌荟颖等可爱可敬的女狱警,面对劣迹斑斑的各色女犯,通过狱内结婚、家访汇报、大节准假、狱内同居、亲情帮教、社区矫正等方式来感化她们、改造她们。这些方式或有定论、或有争议。春风化雨,雨润无声,女警们,以长存胸中人性的春风,吹欢了雪压冰封的呜呜咽咽溪水。

德春,肩上有“德”,心中有“春风”。他说过,“四月天”,正好是阴晴不定的初春过完,即将迈进初夏门槛的时候。春花烂漫,“倒春寒”没了,酷暑炎热还没来,恰是一年好时节。他用此来象征新型监狱的监管改造目的。

德春是一位热爱春天的人,德春也肯定热爱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中,处处可以见到这首诗和它的作者的影子,甚至,刻意在营造这样的氛围。他塑造的女警,从小就冰雪聪明、秀外慧中,连姓名都叫凌荟颖,她在小说中,可以一口气背诵完这篇诗作。女囚兰竹,入监后万念俱灰,百般寻死,后来她幡然醒悟, 创作了自传体小说《你们是人间四月天》,说“我曾经是一块顽石,是狱警把一颗爱心的种子播进了我的心田,让石头开出了耀眼的花朵。”监区长凌荟颖和她的女警同事们是美丽春天的使者,她们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其实,她们面临的那些女囚们,也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病树,也会开花,而经过防虫治病,开的花才会更加健康明媚。在作者的笔下,是“爱”,是“暖”,是“希望”,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更染亮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在大墙内,在大墙外。

这样的作品,获得首届四川法治文学奖一等奖,不会使人意外。这个奖项,越来越受到政法界和文学界的重视,法治文学是法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今中外,以法制为题材的作品汗牛充栋。而新时代的法治文学创作,更是弘扬法治的应有之义。四川法治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逢单年3月至11月评选,12月召开颁奖大会。这个奖项设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音像作品(包括微电影剧本、歌曲)等三大类奖项。我和德春都有一个心愿,欣看更多的政法干警加入文学大军队伍,欣喜更多的作家诗人关心法治题材继而创作优秀的法治文学作品。春风化雨,这正是文学的功能之一。

德春感谢这个平台,称他这部作品,是法治文化春风滋养吹绿的一棵小苗。他觉得,他做得很不够,还可以写出更多好作品,同时,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创作优秀的法治文学作品。

与德春在一起,有种安静的感觉。他总是微笑满面,不急不躁,温文尔雅,步履微缓,沉稳有加。当他情绪波动时,即便一掠而过,但也使人印象深刻。

他前期参加的省散文学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团体,聚集着很多像他一样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优秀作家,为四川散文创作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有一段时间,学会遭遇暂时挫折,他心潮难平。一日,他来看我,交谈中,他突然痛心疾首,甚至拍案而起,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朋友仗义执言。

又有一段时间,他本人被倒春寒般的风风雨雨给缠上了。那次,在宾馆,他约我共进早餐,在明亮的春阳下,他讲述他正遇到的烦心事,语调仍然不疾不徐,却充满愤懑。有一个自称文学青年的女性,又自称钦慕他的才华,缠上他,没达到目的,就反过来各种各样地播撒仇怨。那段日子,他面容仍是波澜不惊,笑容不减,内心却在苦恼。他说,幸好,他有一个好家庭,有信任他的好妻子好儿子,也有像你这样的好朋友,一切都会像风一样过去的。那天早上,两杯咖啡,一席畅谈。有那么一刻,我们什么都没说,相对无言,任凭阳光幻化出春的气息,一寸寸,褪走晨雾。

我们最后一次聚会,也在茶叙间。腊月二十五,我们几位在东风大桥的茶房,这里,有我们共同敬重的领导与知心文友。此时,他热爱的散文学会,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组织上已经确定他出任党支部书记。他有很多设想,又是春节将至,大家举杯同庆,这一次,他喝了一些酒,显得更加容光焕发。谁都没想到,这竟然是诀别。

那天,散席时,他要步行到地铁站,乘地铁回到西郊杨柳河畔。我说,别急,我妻子马上带车来,我俩送你到中坝,今天岁末,我们不妨接着在车上畅谈。他笑眯眯止步,连声说好好好。于是,我们换回茶杯,重续新茶。很快,我妻子来了,约车来的。“车呢?”我问,她答“今天限行啊”,我回过神来,德春更是笑得如沐春风,拒绝了我们一同约车的提议:“谢谢老弟和弟妹,我们各自的方向不对。我还是乘地铁回去,很方便的。过完节,我们与舒程还有老朱小唐他们再聚。”

路边,人流如织。节日的盛景,华光四射。

握别后,德春消失在人群中。

真正的告别,不是灞桥折柳水长流的流连,不是千里黄云白日曛的迷茫,不是杨花落尽子规啼的长望。常常,它就在灿烂的阳光下,就在万家灯火处,就在霓虹闪烁时。

总以为,这样的握别,还有百次千次。

刹那一瞬,如泡如电如幻影。

春节,微信的节日问候如影随踪,欢快的滴滴声音传递着新春的快意,每一次拇指飞动,都是新感觉。殊料,一行文字,让朋友们集体震惊。

我们一行,在会长的带领下,紧急驱车到他的身边,此刻已经是阴阳两隔。递上慰问金、布置、鞠躬、绕场,哀乐低回,时光在默默地流淌。他的相片,用的是身着警服的照片,眼里,仍然是我们熟悉的笑意。鲜花丛内外,摆放着他的著作,《商海情报战》《法伴我成长》《诚信是金》《风雨律师路》《长歌短笛》等等,当然,《女监四月天》最醒目;摆放着的一长列奖状奖牌,“四川省首届法治文学奖一等奖”的奖状也立在其间。

抱憾德春,当年我答应他连载的“律师史话”,没有通过;为他的新作写评论或在他热爱的报纸上发专访文章,没有做到。我知道,他是理解的,否则,就不会有一次次的深谈。

归途,我想吟一首七律。当吟出平仄尚待推敲的两联“高墙回望三春雾,溪雨吹看四月天。怅惜死生门两扇,寒秋病叶柳堤烟”,随后,再也吟不成句了。

德春远行,人间又到四月天。这一次,他又获得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奖。这次的获奖作品是散文《田湾河的水》。精美的奖状在,领奖的人,不会再来了。

贡嘎山.jpg

贡嘎山挺立,洁白晶莹,日照金山。山的那一面,就是德春笔下的的田湾河,春风拂煦,温润如君子,清澈如初心。

人如波光泡影,走了,永远。这个人热爱的事业,还在,永恒。

河水清且涟猗,逝者如斯,不舍昼夜。雪山巍峨,长存天地。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