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来源:广安经开区社事局 作者:袁财富 发布时间:2025-05-20 08:34:44

乡村振兴,干部先行。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蓝图,而党员干部是将其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关键力量。从政策落地到产业创新,从民生改善到治理升级,干部既是“领路人”,更是“实干家”。他们扎根乡土,以担当为笔、以汗水为墨,正绘就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当好“领航员”,筑牢振兴根基  

党建引领强队伍。乡村振兴离不开过硬的党员干部。浙江安吉余村党员干部带头转型,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贵州毕节海雀村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十年间人均收入增长五倍。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村联户”等机制,干部下沉一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精准施策破难题。干部需立足实际,找准发展“金钥匙”。陕西柞水县干部引入木耳产业,让小特产成就大产业;福建宁德下党乡创新“定制茶园”模式,荒山变“茶海”。只有脚下沾泥、心中有策,才能破解乡村发展瓶颈。  

架起“连心桥”,凝聚振兴合力  

办好实事暖民心。乡村振兴的成色,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中。四川凉山驻村干部推动移风易俗,帮助村民拥抱新生活;安徽小岗村党员干部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从“单干”走向“共赢”。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凝聚发展共识。

培育人才添活力。干部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江苏周庄镇开办“乡村振兴学堂”,培养电商人才助力水乡转型;山东寿光技术干部驻村传艺,将大棚技术播撒西部。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方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勇做“破局者”,开拓振兴新路

产业创新促升级。从“传统耕作”到“链式发展”,干部敢闯敢试点燃产业引擎。广西柳州干部推动螺蛳粉标准化生产,打造百亿产业链;河南兰考依托“泡桐经济”,让焦裕禄精神在产业中焕发新生。创新思维,方能蹚出振兴新路径。  

数字赋能提效能。面对乡村新课题,干部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浙江德清打造“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治理“一屏掌控”;广东南雄用区块链搭建农产品溯源平台,让土特产卖出好价钱。数字技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长跑,需要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当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广袤乡村必将涌现更多山乡巨变的时代故事!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