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开江县人大、法院联合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来源:开江县人民法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4 07:04:29

5月12日由开江县人大常委会与开江县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人大监督司法赋能优化营商携手共赢”企业家座谈会在开江法院成功召开。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加强立法司法与企业间的沟通协作,共同为优化开江县营商环境出谋划策。

image.png 

开江县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晓佶详细通报了2022年以来涉企案件审理执行情况。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让参会人员清晰地了解到法院在处理涉企案件时的工作成果、面临的挑战展示了法院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努力,也让企业对自身面临的法律环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小奎通报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涵盖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为企业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了实际的解决思路和法律依据,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司法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家代表发言环节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代表们积极踊跃发言,他们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分享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治环境问题和困难。有的企业家提到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有的则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需求进行了阐述。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真实反映了企业的诉求,为人大常委会和法院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座谈交流环节,人大代表、法官,以及经开区、工商联的相关负责同志与律师代表、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围绕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从法律适用、政策支持等多个角度探讨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家代表提出涉及司法服务职能延伸、审判质效提速增效、执行难等三个方面的15个问题,开江法院将分类梳理、对口交办、定期反馈,进行闭关管理。

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邦鑫在讲话中强调,法院将继续秉持公正司法的原则,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一方面,持续加强涉企案件的审判工作,确保法律的公平公正适用;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如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线上立案、远程庭审等便民举措,为企业节省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同时,法院还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元辉指出对涉企案件实行“绿黄红”三色管理,简单案件(绿标)30天内审结,复杂案件(绿标)启用“专家会诊”,超3个月未结案的进行重点督办,让企业能迅速得到司法结果,减少案件对经营的影响。

在案例提炼上,采用解剖麻雀法、场景还原法、痛点倒推法,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案件,总结经验、精准裁决、解决企业痛点。在宣传推广方面,通过入园区开展“人大+法官+企业家”圆茶会、入云端直播“执行现场”并设置抽奖旁听庭审、入商会开展“以案说法巡回课”等方式,增强司法与企业联系,提升企业法治意识。

与税务、市监部门共建“失信被执行人画像库”,精准识别失信被执行人,同时试点“执行悬赏保险”,企业出1万元保费可悬赏10万元征集财产线索,调动社会力量解决执行难问题。

“三招”促法,组建“法条解读团”做政策翻译官,将法律条文转化为企业易懂内容;开展“法治体检周”为企业筛查股权架构、用工风险等;建立问题直通车、解决闭环图、效果对账制的问题解决“三联动”机制,快速响应并解决企业法律问题。

推动企业家参与立法“三个一”,即每季度1次立法听证咖啡会、建立企业家立法智囊团、建立企业家“故事会”,让企业家参与立法、分享故事、提升法治意识。同时建立长效“双清单”,发布《营商环境痛点清单》并每季度销号更新,企业端制定《诚信经营红黑榜》,激励诚信经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据介绍 此次企业家座谈会是开江县人大常委会与开江县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开江县人大常委会与开江县人民法院将紧密携手,共同打造“监衡联心坊”工作品牌。通过“联心”协作机制,构建“双轮驱动强决策、三维协同化纠纷、三项机制促长效”的“233工作法”,提供全链条、有湿度的法治服务,推动人大监督与法院司法深度融合,筑牢开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双优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