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发现被执行人今天回了老家,请你们到现场执行……”五一节前的周六,威远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执行110”热线突然响起。“请再次确认地址,我们马上到!”值班干警与案件承办法官迅速反应、火速出动。
积案执行陷入僵局
2015年,原告刘某与董某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并诉至威远县法院请求离婚,经承办法官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自愿离婚,被告董某一次性支付原告刘某某10万元。很快时间过去近两年,被执行人董某一直未履行生效调解确定的义务,申请人刘某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因董某无可供执行财产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直到2024年,案件恢复执行,承办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发现董某亦无可供执行财产,并冻结其银行、微信、支付宝账户1年,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案件再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柳暗花明迎来转机
“法官,这案件从十年前就开始执行了,期间我多次联系对方都联系不上,而且也找不到对方,今天我终于听说了她要回老家,我和我的朋友去她老家,等了许久,才找到她……”在执行现场,申请执行人刘某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案件承办法官与执行法警积极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一同前往威远县法院执行局。
调解室里,承办法官依法查看了被执行人董某微信转账记录,发现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具备履行能力。于是,耐心细致地对其进行释法说理,从法、理、情角度劝导被执行人董某,告知其拒不履行需要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甚至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刑事处罚。
力促达成执行和解
“徐法官,没有履行义务我也很惭愧,一度玩‘消失’逃避执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我生活也影响很大……”通过释法说理,被执行人董某表达了和解意愿。
“拖了十年了,我要求必须全部履行,即使履行一部分,另外部分也要提供担保……”申请执行人刘某也明确了自己的要求。
最终,通过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开展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被执行人董某当场履行5万元,由威远县法院作为监管方,将执行款项转到申请执行人账户,剩余欠款及利息由其丈夫朱某作担保,并承诺于2025年12月底前付清。
一通“执行110”电话推动一起长达十年的执行积案得到有效化解,这是威远县法院推行“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全天候守护当事人胜诉权益的一抹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