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高质效之路:在学思践悟中淬炼履职硬本领

来源:犍为县检察院 作者:甘泉  唐雯  陈炬杰 发布时间:2025-07-17 17:52:44

为期五天的乐山市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专题培训暨第三期优秀年轻干部素能提升班圆满结束。该培训内容覆盖广泛深入,理论与实践交融并重,为参训学员指明了方向、夯实了根基、拓展了视野、锤炼了能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培训体会与感想吧。

image.png

吴茂川 犍为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

五天培训的收获与感悟,是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的传承力量,是互学互鉴促提升的思想碰撞,更是学以致用、加压检察奋进的工作决心。我将在工作中运用好培训成果、坚定法律信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定法律信仰 做有温度的司法者

培训中,省检察院周永杰检察官以《生态环境司法的理念和实践》为题,从司炉、司机的词源讲到何为司法,将“情同此心”“如我在诉”等司法理念与具体案例结合开展阐述,让我感悟到案件办理应做到“法、理、情”的平衡与融合,努力让自己做到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做一名有温度的司法者。

做到学以致用 高质效办好案件

培训中,相关检察业务专家围绕民事检察工作重点和难题,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实务研讨》《行政生效裁判监督实务》等为题,结合相关案例作了详细的讲解,业务专家们广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更加丰富我对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的认知及办案技巧,更加坚定了我在检察工作中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信心和决心。

image.png

车金蓉 犍为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此次培训既是业务充电,更是理念更新。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持续深化对综合检察业务的理解,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提升办案质效的实际行动,为做优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贡献力量。特别是要把控申工作中"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融入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切实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民事检察:以精准监督守护司法公正

过去我对民事检察工作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其主要聚焦于生效裁判结果的监督。通过此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民事检察监督的全流程工作模式。特别是老师结合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当事人申诉、社会舆情等渠道发现监督线索,以及如何运用调查核实权查清事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民事检察并非简单纠错,而是要通过精准监督,既维护司法权威,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的严谨性,努力让每一起监督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行政检察:以“一手托两家”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行政检察“既监督法院公正司法,又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双重职能定位,是本次培训的重要启示。通过分析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典型案例,我认识到行政检察在化解行政争议、规范执法行为中的独特价值。例如,针对行政机关怠于申请强制执行或法院执行不规范等问题,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这要求我们既要熟悉行政法律法规,又要善于在监督中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作为未检干警,我将探索将行政检察思维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例如对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行政监管漏洞开展监督。

公益诉讼检察:以司法之力守护公共利益

公益诉讼检察课程让我尤为振奋。从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到网络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新领域案例,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的社会价值。培训中,老师重点讲授了线索摸排、立案审查、调查取证等实务技能,特别是如何运用勘验检查、专家论证等方式破解取证难题。这让我意识到,公益诉讼不仅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跨部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未检工作,我将更加关注校园安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公益损害问题,探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等方式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控申检察:以"窗口"职能架起为民桥梁

此次培训中,控申检察课程让我对这项"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有了全新认识。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窗口"的重要性,既要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又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在办理涉未成年人信访案件时,我们更要注重心理疏导和司法救助相结合,既要解决法律问题,也要化解心结。这提醒我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注重释法说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法理、情理。

学以致用:以知行合一提升履职能力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检察工作必须打破“就案办案”思维。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存在诸多交集,例如追索抚养费支持起诉、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等,均需综合运用多项检察职能。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强化系统观念,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主动关联监督线索;二是提升调查能力,熟练掌握询问技巧、电子数据取证等实务技能;三是深化协作意识,积极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联动,形成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合力。


责任编辑:孟桂壮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