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马潭区法院依托泸法麒麟·龙马“谈”和调解品牌,联动“法院+基层”调解力量,成功化解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促成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并当场履行,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杨某驾驶摩托车与郑某驾驶的轿车在下陡坡路段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路边曹某经营的医疗店玻璃门、瓷砖地面、电脑及部分医疗设备受损。经交警部门认定,杨某负事故主要责任,郑某负次要责任。事故发生后,曹某要求赔偿维修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6万元。
“先赔钱!他们撞坏的为什么要我自己垫钱维修!” “我们也没说不赔,只是不能你说赔多少就多少!得有依据!” 原告曹某不愿先行维修受损物品,导致实际损失无法准确计算。而被告保险公司和肇事车主因缺乏具体维修记录,对赔偿金额存在异议。双方各执己见,案件一度陷入“死循环”。 “很多纠纷其实就差一个信任的桥梁。”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安排开庭“坐堂审案”,而是联合街道司法所、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调解小分队”,直接到医疗店现场实地勘察,蹲下来一寸寸丈量受损面积,一件件登记受损设备型号,估算维修成本。 为有效解决纠纷,承办法官耐心劝慰双方放下对立情绪,换位思考,寻找利益平衡点:“鉴定耗时又费钱,不如早点解决,您也能安心营业。”“幸好没人受伤,赔偿合理些,事情早点翻篇。” 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方一次性赔偿曹某2.8万元,并当场履行完毕。签字、转账、握手——这场持续数月的纠纷,在调解团队的努力下画上句号。 龙马潭区法院将持续深化泸法麒麟·龙马“谈”和品牌建设,健全“网格化+调解”工作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及时化解、就地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辖区和谐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