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留守”可否不再出现

来源:四川工商学院成都校区 作者:赵敏 发布时间:2021-10-28 23:04:31

说到留守儿童,大众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样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呢?或者说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为留守儿童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这个词往往会出现在大街的宣传海报上,电视剧里,纪录片中,新闻里等等,但却很少出现在人们日常的谈话内容中,也很少会有人在玩手机时特地搜索一下留守儿童到底代表了怎样一群孩子。

“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体名词。他们通常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且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的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中也是经常面带笑容,但这一类留守儿童常常会被我们忽视。然而还有一类留守儿童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一样,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言谈交流,可从他们的本质来讲,他们依旧向往童年的天真烂漫,只是难以遇见真正意义上懂他们的人。

我的十六岁——四年前,那个时候已经不在被称为留守儿童的我,应该是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是一名留守儿童了,因为我不喜欢留守儿童这个称呼,因此我从小就不喜欢告诉别人自己的父母没有在家,没有陪伴在我身边,而我也没有对他们讲自己是寄住在别人家的,所以那时并不会刻意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定义。十多年的留守生活,即使自己再不喜欢,再不承认,这也是事实,或许相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我是幸运的,可仅仅只是幸运,但却并不能改变这个我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小时候几岁的记忆,现在想起来早已经模糊不堪,但还是依稀记得,有几年的生活里是没有父母的声影,不过还好,那时候自己还小,不懂得很多伴随成长出现的烦恼。记忆逐渐清晰好像是四年级以后吧,记得那时候的自己突然很多烦恼,心里也会有很多落差。会羡慕开家长会时爸爸或妈妈到场的同学;会在和父母打电话时偷偷的哭;会在自己难过、心里话不知道讲给谁听时悄悄地打开日记本;会对别人的话语感到敏感,会在每次父母外出时微笑送别,转身却悄悄抹掉眼泪,小心地不让任何人发现等。讲不出自己被分为哪一类留守儿童,却感觉自己哪一类也不是,因为我也时常面带笑容,关心家人,好像在外人眼里也是特别懂事的一个小女孩,但有时候也会感到自卑,体现出内向的性格。然而我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世界上有着除我以外更多的留守儿童存在,而他们的情况或许会更好,也或许会更糟糕,并且正好和我千差万别。

在别人眼里,我好像一点也不想念在外的父母,可是别人不是我,所以并不了解我。虽然每个周我的父母给我打电话时,讲的内容都是很平常的,千篇一律的,而我很少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但是这只是因为我不想打扰他们而已,由于我在上学,所以每次打电话都是晚上,而晚上是休息的世界,我希望他们在忙碌、劳累一天之后有更多时间去休息,而且他们每次回家都是临近过年,所以问不问已经没有意义。每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想自己的爸爸妈妈时,其实我也很想告诉他们我想,非常想,但最终我仅仅回答到“因为习惯了。”

在别人眼里,我很懂事,也比较勤快,家务也经常主动帮着做,被叫到也马上行动,但我很想告诉他们,其实自己也不是很勤快,甚至有点小懒,可是我明白自己是寄住在别人家,没有偷懒的资格,因此只有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要懂事一点才会招人喜欢,况且也没有多麻烦,动一下并不难”。这样的生活我进行了十多年,直到高中结束进入大学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了,无论是小时候寄住在舅妈家里,还是初中到高中寄住在小妈家,她们都很照顾我,对我也是特别好,,但总感觉有心理压力,心理负担,毕竟和这相比而言,肯定是喜欢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

全国有很多像我一样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不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大多数应该都是寄住在别人家里,虽然父母会觉得很麻烦别人,但是却是他们最放心的选择。因为他们很爱很爱我们,所以为了我们的美好幸福,选择背井离乡去工作;因为他们很爱很爱我们,所以为了不担心我们,选择麻烦别人 ;因为很爱很爱我们,所以为了我们开心快乐,选择把一切最好的给我们。

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这900万多任然是相当大的数据。如今我已是一名大学生,或许因为自己曾经也是一个留守儿童,以致于对留守儿童有着不一样的了解,不一样的心疼,所以特别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机会经常去到贫困的乡村,给留守的孩子们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么庞大的数量,肯定是需要更多人的出现,才会有办法让它减少的,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从心里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关心和帮助,对那些炒作者“say no!”

“留守儿童”这一个名词并不是美称,没有任何一个小朋友会希望自己被称为留守儿童,不仅仅因为它不是美称,更是因为他们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能够遇到一个真正懂他们的人。要相信只要人人都能对“留守儿童”保持关心,给他们一些帮助,我相信世界会越来越好,“留守儿童”也会越来越少,甚至不再出现,直至不再出现。(赵敏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