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努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 作者:林莉 发布时间:2021-11-01 10:30:13

学生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下一粒健康的种子,就会长出一棵参天大树。每个小学生的心灵世界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心理健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行动上,学校要以师为根,以生为本,一切从“心”开始,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2018年我们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室,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不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我见证了心理健康室的成长,看见了学校所作出的努力,也欣喜的发现有着心理问题的孩子们细微的变化。下面我就把这些年我们学校,老师们所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总结一下:

1.校园文化的建设沁人心脾,深入人心。作为百年老校的彭山一小,虽然空间狭小,但是近年来在陈校长的带领下,挤出资金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是学生们“露一手”的舞台;教学楼上的各式宣传标语,是学生们熏陶心灵窗口;教室里的黑板报,是学生们展示风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学生们走近科学的殿堂;自来水龙头旁、垃圾箱前、楼梯口上的温馨提示,是学生们自己的心语;每学年开学学校门口的横幅,“欢迎新同学入学,欢迎同学返校”,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家”一般的温暖……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温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2.搭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为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和谐校园的创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诸如“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等,以提升全体教师都能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觉性。老师应主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例如:今年九月,我又下来带一年级的小朋友,报名的那天,有一个孩子迟迟没来报名,后来有一个瘦瘦弱弱的小男生颤颤巍巍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妈妈的帮助下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但是眼里已经满含泪水。多方了解才知道孩子从小娇惯,父母教育方式也不合适,在幼儿园里就养成了极度懒惰的性格。所以到现在正式读一年级完全无法适应。我和我的班主任在了解孩子情况后,立即找家长进行沟通,在学校老师给与他无尽的关怀,孩子们对他关心备至……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孩子从以前的进学校就哭闹,不动笔不动口变成偶尔出教室,能够较安静的上课,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的孩子了。看着孩子的进步我们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3、特色活动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与学生关系密切、学生最想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为此学校专门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周一到周五中午心理健康室都为孩子们开放,方便有心理压力的孩子倾诉。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孩子们请专家讲座,包括心理疾病,性教育,卫生防疫等。孩子们受益匪浅。

4.教学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学活动和学科知识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当然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吝啬语言评价,大多以商量的口吻,鼓励的语气,启发式的询问,而且多年来我校教师坚持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合作构建和谐有效平台。“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我校家校结合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和家长学校向纵深发展步伐的一项新举措。对一些特殊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及时了解、跟踪、疏导、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的内涵。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先后多次邀请心理辅导专业人士向家长传授心理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每学期我们学校微信推送《心海护航》,专门为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展“心理测评,红十字会等心理专家到校作讲座,青春期教育等。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总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感化学生。我们要持续关注这些需要帮助和呵护的孩子,让他们在老师爱的阳光沐浴下健康茁壮成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不但要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好他们心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

(林莉)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